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创新驱动,绘就高水平发展新图景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驱动职教升级

刚刚结束的2025年新乡“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寄予新的使命担当:创建国家级“双高校”和职业技术大学。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年被列入政府报告重点支持范畴,如此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工作中鲜有先例。

产教融合大会

新使命必有新担当,新时代必有新气象。去年12月份,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高职办学成果展:学校成功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携手企业共建3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近5年获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94项、省级标志性成果367项,办学实力跻身河南省第一方阵,成绩喜人,荣誉亮眼。

政策是职教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底气。新乡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密集出台的支持政策,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而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关键。

学校与豫北转向公司校企合作

近年来,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82%,校企共建教师实践流动站21个,教师主导的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达40余项,13位高技能教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人获批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当前,学校正以“四链融合”(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为核心,构建支撑新乡重点产业的高质量职教体系。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布局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已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新生态,成为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的标杆。

近年来,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五重点、十一项任务”的产教融合框架,与5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产业学院等多元育人模式。与豫北转向公司共建的智能制造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经开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全国振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首批省级建设名单,与企业联建的印尼牧野工匠学院受到《人民日报》报道和教育部转载。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5.2万人次,为企业输送高级工以上人才5000余人,成为区域技能人才的“蓄水池”。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订单培养,而是共同参与技术革新。如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河南第一工具厂等龙头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联合申报专利23项,攻克“高精度数控加工”等技术难题12项,先后荣获“河南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2024年,学校牵头组建的“全国振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揭牌,标志着校企合作从“输血”迈向“造血”。

学校与中航集团联合开设机电航空产业学院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学校举办全国振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供需对接大会

今年年初,在新乡市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十条”发布暨校企校地项目合作集中签约活动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神州精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豫北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和新乡立白实业有限公司等成功签约,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携手再出发。

新能源汽车专业群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智能制造学院田亚丁老师指导的学生吴晓楠、胡天阳荣获全国一等奖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金奖

从政策落地到教师发展,从校企共生到产教融合,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职教发展之路。面对“十四五”规划中“双高”建设与“升本”的目标,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已经到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纸,书写新时代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新乡答卷”。站在新的起点,这所自强不息的职教新秀正以昂扬之姿,向着国家级“双高校”和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通讯员 罗静 闪雷 文/图)

责编:王永芳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新乡日报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