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 1965:红旗渠总干渠通水 太行山上屹立起精神丰碑                 

东方今报 2019-09-28 07:37:09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文  袁晓强/图片统筹

午时(11:00——12:59)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主干渠通水,林县人民齐聚分水闸庆祝  图片来源:红旗渠景区官网)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1965年4月5日上午11点,红旗渠分水岭正在举行通水庆典仪式,开凿了5年的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了,这条人工天河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建成也在太行山上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虽然时隔已近半个甲子,但张买江依然对54年前所举行的红旗渠通水庆典记忆犹新。张买江曾是当年红旗渠建设者中年龄最小的“特等劳模”,参加红旗渠建设的时候他才13岁,在建设工地上一待就是9年。

时针回拨到1965年4月5日,那一天,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的日子,那一天,距离红旗渠动工,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时间,以后这一天就成了红旗渠通水纪念日。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主干渠通水,林县人民齐聚分水闸庆祝  图片来源:红旗渠景区官网)

当天上午,庆祝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在分水岭隆重举行,分水岭上锣鼓喧天,农村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中学生和青年们骑着自行车,老年人有的坐着手推车,有的骑着毛驴赶往分水岭。

这一画面深深地烙印在了张买江的脑海中,在当天的会议上举行了授奖仪式,共表彰了74名建渠模范,这其中便有张买江,在1966年三条干渠竣工总结大会上,张买江又被评为了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照片中的挑水小男孩就是张买江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摄)

1966年4月20日三条干渠全部竣工通水。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工程全面竣工。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

在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改善生存条件,在党的领导下,缺水的林州人民不等不靠,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气概,用10年时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60多万人口吃上了水,54万亩良田浇上了地,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10年苦战,林县人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总长48华里(1华里=0.5公里)的134个隧洞;架设总长达13华里的渡桥150座;工程挖砌的土石方达到1640万立方米——用这些土石方建造一条高1米、宽4米的公路,可从林县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

(每当看到这些,张买江得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回到上世纪60年代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摄)

伴随着红旗渠的建设,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县人也将“红旗渠精神”永远镌刻在了太行山上。周恩来总理自豪地说: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

绝壁上的“人间天河”从50多年前一路流淌到今天,红旗渠的精神也滋养了一代中国人。

大象新闻编辑:万小芈

来源: 东方今报

相关新闻
【壮丽70年 古都新风貌】古都党网记者共话红色精神
映象网 | 2019-09-23
【壮丽70年 古都新风貌】开封一渠六河项目:以水润城,重现宋韵水城光彩
映象网 | 2019-09-23
弘扬大别山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映象网 | 2019-09-23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