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 > 正文

8000年裴李岗文明圣火照亮历史征程

来源:大象新闻郑州记者站2021-04-12 17:58:03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记者 曾涛

【导语】中华文明的起源满天星斗,裴李岗文化是其中难以忽略的一颗明星。记者带你走进裴李岗遗址,重读中华文明的起源。

4月9日下午,“去郑州,看华夏古国”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新郑市新村镇的裴李岗遗址,穿越时光隧道,透过一片片历史的残存遗迹试图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永强介绍,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从目前这个墓葬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裴李岗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集中埋葬去世的家人,开始体现出家和地域意识。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据了解,裴李岗遗址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裴李岗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进行过3次发掘,共发掘面积约2957平方米,发现了文化层、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窑,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遗物。裴李岗文化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证明了中国仰韶文化并非西来,而是本土产生的。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启动新的发掘工作,陆续在遗址西部发现了堆积丰富的旧石器晚期遗存。

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说,中华文明从1.5万年前开始孕育,5000年前开始形成。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郑州人的斑斑印记。从1万多年前开始,生活在李家沟的人们已经开始磨制石器、烧造陶器,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文明曙光。从约9000年前开始,裴李岗、唐户的人们已经建起挖有壕沟的庞大村落,住着平地筑起的带有开间的房子,穿着纺织出来的衣服,使用着一应俱全的陶制炊具餐具,品着种植的小米、饲养的猪肉羊肉、收获的水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崭新时代。

文章关键词:郑州 责编: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