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证书】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然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那就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还可能对他们的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定义与现状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时,就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引发贫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0%—5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其中约1/3发展为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较高,尤其是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和青春期少女中较为常见。
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1、皮肤和黏膜苍白: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嘴唇、指甲床、手掌、面部等部位的皮肤颜色变淡。
2、疲劳和乏力:孩子容易感到疲倦,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玩耍或参加体育活动。
3、食欲不振:由于缺铁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等情况。
4、注意力不集中:缺铁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5、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反复感染,如患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6、异食癖: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吃泥土、纸张、墙壁灰等非食物性物质的异常行为。
三、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一)铁摄入不足
饮食结构不合理:婴幼儿时期,如果单纯依靠母乳或牛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蛋黄、肉类、动物肝脏等,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
挑食和偏食:年长儿童如果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不喜欢吃富含铁的食物,也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铁吸收不良
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等,会影响铁的吸收。
食物搭配不合理:某些食物中的成分会影响铁的吸收,如牛奶中的钙、茶叶中的鞣酸等。
(三)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如肠道息肉、肛裂等引起的长期少量失血。
生长发育过快: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血容量增加迅速,如果铁的摄入和吸收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四、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是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一般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或贫血严重需要迅速纠正的患儿,可以选择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
2、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3、病因治疗: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慢性失血疾病、驱除肠道寄生虫等
五、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含量虽然不高,但吸收率高,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2、及时添加辅食:4—6个月开始,应逐渐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蛋黄、等。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和偏食的习惯,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少吃或不吃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牛奶应避免与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
4、定期体检: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如有贫血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就医检查。
5、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的儿童,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以减少铁元素的丢失。
总之,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了解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成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应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远离贫血的困扰,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中牟县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科 李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