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证书】骨质疏松症并不是一种突发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征包括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以及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骨折不仅会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主要与年龄增长、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如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则多见于青少年,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一、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实施三级预防策略,以减缓骨量丢失,提高骨骼健康。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
1.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虾、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
2.坚持体育锻炼,如跑步、跳跃、游泳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度。同时,多接受日光浴,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茶和咖啡,以及控制糖和盐的摄入量。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充足的睡眠也对骨骼健康有益。
二级预防:中年期重点关注
1.中年人群,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对于骨量减少较快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2.对于骨量减少较快的个体,建议服用钙剂、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等补充剂,以及必要时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减缓骨量丢失。
3.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骨骼健康,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以减轻对骨骼的损害。
三级预防:针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
1.对于已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内固定、体疗、理疗、营养补钙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2.加强防护措施,如安装护栏、扶手,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在湿滑及有障碍物的地面行走,以减少跌倒风险。
3.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1.合理饮食
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同时,注意食物搭配,以促进钙的吸收。除了钙之外,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也对骨骼健康很重要。因此,应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2.适度运动
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度。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摔倒。此外,进行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支撑力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预防跌倒
在患者的居住环境中安装护栏、扶手等设施,保持地面干燥整洁,以减少跌倒的风险。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行走和移动。
4.药物治疗与监测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如抗骨质疏松药、止痛药等。同时,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
读者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关注骨骼健康,从预防做起,科学护理,共筑骨质疏松防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二病区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