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么甲超:胆囊:小身体,大作用

查看证书】胆囊,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它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胆囊体积不大,但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却超乎想象。 

一、胆囊的生理结构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内,呈梨形。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分,胆囊底为其膨出的盲端,胆囊体是胆囊的主要部分,胆囊颈则连接胆囊管。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黏膜形成许多皱襞,能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使胆汁浓缩。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收缩时可排出胆汁。外膜为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二、胆囊的主要功能 

1.储存胆汁

肝脏持续分泌胆汁,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的容量约为 40 - 60 毫升,能够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成分,在胆囊的浓缩过程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胆汁的浓度得以提高。

2.浓缩胆汁

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使胆汁浓缩 5 - 10 倍,从而增加了胆汁的消化效能。当人体进食后,特别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收缩,将浓缩后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3.排泄胆汁

当进食后,尤其是高脂肪食物进入胃肠道,刺激肠黏膜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中的胆盐可以乳化脂肪,使之成为微小的颗粒,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同时,胆盐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的吸收。

4.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的充盈和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胆道内的压力,保持胆道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胆囊在消化、代谢和免疫中的作用 

1.消化功能

胆囊在脂肪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乳化脂肪,形成微小的脂肪滴,便于胰脂肪酶对脂肪进行分解和消化。没有胆囊的浓缩和排泄功能,胆汁的消化作用将大打折扣,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出现脂肪泻、腹胀等症状。 

2.代谢功能

胆囊参与胆固醇的代谢。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促进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防止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胆结石。同时,胆囊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体内胆固醇的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3.免疫功能

胆囊黏膜可以分泌免疫球蛋白 A(IgA),它在抵御肠道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有助于维护胆道系统的免疫平衡和抗感染能力。

四、胆囊相关疾病 

1.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的常见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胆囊结石长期刺激所致,症状相对较轻,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 

2.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成分包括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其形成与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胆囊结石可无症状,也可引起胆绞痛、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多为良性,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息肉较大或伴有胆囊炎时,可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胆囊癌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消瘦等症状。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疾病长期刺激有关。 

五、胆囊疾病的诊断方法 

1.症状和体征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以及进行体格检查(如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疾病。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胆红素测定等,有助于了解炎症程度和肝脏功能。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度、结石、息肉等情况。

CT 和 MRI 检查:对于复杂的胆囊疾病或怀疑有恶变时,可进一步行 CT 或 MRI 检查,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胆道造影:如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可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通畅情况。

六、胆囊疾病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病情稳定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低脂饮食)、抗感染、解痉止痛、利胆等治疗。 

2.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胆囊炎症状严重、胆囊息肉有恶变倾向、胆囊癌等情况,通常需要切除胆囊。

保胆取石术:对于部分胆囊功能良好、结石单发且患者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患者,可考虑保胆取石术,但术后有结石复发的风险。

七、胆囊健康的维护 

1.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规律进餐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不吃早餐。 

3.适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增强胆囊收缩功能。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囊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血脂等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胆囊疾病。

胆囊虽小,但其作用重大。它在人体的消化、代谢和免疫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胆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对于维护胆囊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重视胆囊的健康,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保护这一小小的器官,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普外科 么甲超)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云上名医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