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高生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的艰难之旅

查看证书】呼吸,这本是生命中最自然的律动,然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来说,却成为了一场艰难的挑战。每一次吸气与呼气,都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充满了艰辛与困苦。慢阻肺,这个隐匿而又顽固的疾病,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无数人的健康,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气流受限通常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气道逐渐变得狭窄、阻塞,空气进出肺部变得困难,导致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二、慢阻肺的发病原因

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导致气道狭窄和肺功能下降。

1.长期暴露于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煤粉、化工工人接触有害气体等,也会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2.空气污染,特别是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炎症,进而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3.遗传因素在慢阻肺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慢阻肺。

此外,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因素也与慢阻肺的发病密切相关。

三、慢阻肺的症状表现

慢性咳嗽往往是慢阻肺最早出现的症状,初起为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咳嗽后通常会咳出少量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仿佛空气被抽走,每一次呼吸都需要竭尽全力。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喘息和胸闷,尤其在活动后明显。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性症状。

四、慢阻肺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慢阻肺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等。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对确诊慢阻肺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如果 FEV1/FVC 比值小于 70%,则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可诊断为慢阻肺。

此外,胸部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评估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急性加重的风险,慢阻肺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五、慢阻肺的治疗方法

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戒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唯一能延缓肺功能下降的方法。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用于缓解症状、减轻气道炎症。

长期氧疗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可以提高生存率。康复治疗,如呼吸功能锻炼、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呼吸功能。

对于部分晚期患者,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

六、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指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在短期内急剧恶化,超出了日常的变异范围。常见的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不规范用药等。

急性加重时,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重,可能伴有发热、喘息等。此时需要及时就医,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

七、慢阻肺的并发症

慢阻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有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严重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自发性气胸多因肺大疱破裂引起,可使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则是由于肺部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八、慢阻肺患者的生活管理

慢阻肺患者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急性加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

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呼吸之旅,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社会也应给予慢阻肺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让他们的呼吸不再那么艰难,让生命的气息能够更加顺畅地流淌。(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卫生院 普通内科 高生伟)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