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齐明明: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发病到康复的全攻略

查看证书】导语

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指心脏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部分心肌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介入治疗的全过程及康复指导,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的处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及家族病史等。当冠状动脉被阻塞时,心肌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恢复血流,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进而引发心脏功能的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胸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部压榨样、烧灼样疼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放射。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心悸和晕厥等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疲乏无力或消化不良。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和病理性Q波形成。血清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等的升高,也有助于确诊。

介入治疗的概述

介入治疗,特别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PCI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恢复被阻塞血管的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介入治疗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进行,越早开通闭塞血管,效果越好。

介入治疗的具体过程

1. 术前准备:急诊PCI需要快速决策和操作。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标志物检测,确认诊断后,启动急诊PCI流程。医护人员会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 麻醉与穿刺:PCI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入冠状动脉。

3. 造影与病变定位: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和程度。

4.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在导丝的引导下,将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球囊充盈扩张以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随后,将支架导管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支架,维持血管的开放。

5. 术后观察与处理:手术完成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再狭窄、出血、心律失常等。

介入治疗后的康复指导

1. 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根据病情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等药物控制血脂、血压和心率。

2.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增加鱼类和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 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还能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和改善心情。

4. 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和干预对于全面康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参加心脏康复支持小组等方式获取心理支持。

5. 定期随访:术后需定期复诊,监测心脏功能、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高危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血管情况,预防再次梗死。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虽然有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管闭塞、支架内再狭窄等。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出血常见于穿刺部位或消化道,需注意观察和及时止血。再狭窄可通过二次介入或药物调整处理。

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如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辅助诊断,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未来,随着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治疗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治疗后的康复同样重要,需通过综合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运动康复和心理支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康复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患者也将从中受益更多。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康复指导,帮助更多患者走向健康。(方城县人民医院 介入手术室 齐明明)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