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杨冬玉:哮喘患者如何避免急性发作及进行呼吸康复?

查看证书】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哮喘的急性发作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哮喘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急性发作,并进行有效的呼吸康复。

一、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

1. 过敏原暴露: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吸入过敏原可引发气道炎症和痉挛。

2. 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可导致气道炎症加重,诱发哮喘发作。

3. 气候变化:气温骤变、湿度变化、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刺激气道。

4. 运动:剧烈运动有时会导致气道过度收缩。

5. 精神因素: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可诱发哮喘。

6. 药物: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会引发哮喘。

7. 食物:部分患者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海鲜、牛奶、蛋类等,食用后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二、避免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

1. 避免过敏原接触:定期清洁家居,使用防螨床罩、枕套,减少尘螨滋生;避免饲养宠物,或保持宠物清洁,减少皮屑暴露;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2. 预防呼吸道感染: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冒和流感患者;在流感季节接种流感疫苗。

3. 关注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天气减少外出,如需外出佩戴口罩。

4. 运动管理: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选择适合的运动,如游泳,避免剧烈的户外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5. 心理调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6. 合理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等;了解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在出现症状时及时使用。

7. 饮食注意:明确并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三、哮喘患者的呼吸康复

(一)呼吸训练:

1.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然后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通常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 1:2 或 1:3。

2. 腹式呼吸:放松全身,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尽量深呼吸。

(二)运动康复:

1. 开始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走、简单的伸展运动等,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2. 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

心理支持:

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减少因紧张、焦虑等情绪诱发哮喘发作的可能。

四、哮喘患者的呼吸康复注意事项

1. 专业指导:在开始呼吸康复训练前,应先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获得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指导。

2. 病情评估:定期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包括症状、肺功能等,以调整康复计划。

3.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训练。

4. 环境适宜:选择空气清新、温暖、湿度适中且无明显过敏原的环境进行训练。

5. 呼吸方式正确:确保掌握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避免错误的呼吸方式加重症状。

6. 避免过敏原:在康复过程中,远离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

7. 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天气或空调房中,避免呼吸道受到寒冷刺激。

8. 运动选择:选择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竞争性运动。

9. 运动时间: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花粉传播高峰期或气温过低、过高时进行户外运动。

10. 药物按时使用:遵循医嘱按时使用哮喘控制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11. 监测症状:在康复训练中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咳嗽、喘息加重、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12. 休息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

13. 饮食均衡: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1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哮喘患者通过避免诱因、合理用药和进行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提高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康复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黄河三门峡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杨冬玉)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云上名医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