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谢巧玲:认识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

查看证书】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却又不容小觑的慢性疾病。它如同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甜蜜杀手”,给无数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糖尿病,简单来说,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胰岛素作为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当其功能出现问题时,血糖便会持续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一、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类型。

1 型糖尿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患者自身的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依赖胰岛素注射来维持生命。

2 型糖尿病则更为常见,其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热量饮食的盛行以及运动量的减少,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压力过大等都是诱发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它不仅对孕妇的健康有影响,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后果。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但在疾病早期,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足部溃疡等并发症。如果糖尿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糖尿病的诊断

诊断糖尿病通常需要通过血糖检测。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6.5%,则可诊断为糖尿病。此外,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四、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

1.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同时,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但在运动前,患者需要注意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3.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4.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糖尿病的预防

预防糖尿病,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消费。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适度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2.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如果体重超标,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肥。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六、糖尿病与心理健康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负担,也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长期患病、血糖控制不佳、担心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在关注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心理健康。患者家属和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远离“甜蜜的负担”,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关注糖尿病,关爱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扶沟老年康复护理院 内科 谢巧玲)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云上名医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