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证书】心脏,作为人体的核心动力器官,犹如一台永不停歇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当这台“泵”的功能出现衰退,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时,心力衰竭便悄然降临。心力衰竭,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对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的严重威胁。
一、了解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这个“泵”的工作效率下降了,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都可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二、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症状因人而异,且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常见的症状包括:
1、呼吸困难:这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可能会感到气短、呼吸急促,尤其是在平躺时更为明显,需要垫高枕头才能缓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即只能坐着呼吸,无法平躺。
2、疲劳和虚弱: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劳和虚弱,即使是进行日常的轻微活动,如穿衣、洗漱等,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3、水肿:心力衰竭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通常首先出现在下肢,如脚踝、小腿等部位,按压时会出现凹陷。严重时,水肿可能会蔓延至全身,包括腹部、胸部等。
4、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或过慢,有时还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感。
5、咳嗽和咳痰:心力衰竭引起的肺部淤血可能导致咳嗽,尤其是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咳嗽时可能会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并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
(2)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过重或过轻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3)适量运动: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心脏功能,应戒烟限酒。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等,能够改善心脏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3)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4)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适用于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可改善心肌重构,降低死亡率。
3、非药物治疗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于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收缩顺序,改善心脏功能。
(2)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有猝死高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ICD可以及时识别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发生。
(3)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最后的治疗选择。
四、心力衰竭的预防
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体措施包括: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治疗冠心病:积极治疗冠心病,如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3、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
4、预防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守护好我们生命的动力中枢。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心脏健康而努力!(河南省尉氏县中医院 急诊科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