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姚建辉:中医对中风的认识及应对方法

查看证书】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中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独具特色。

一、中风的定义与中医理解

中风,西医认为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而在中医理论中,中风被归类为“中风病”或“脑风”,认为其病因与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外感六淫邪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

二、中医解析中风的主要原因

1、气血失衡: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当气血失衡,如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等,均可能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中风。

2、肾虚:肾主水液代谢,与脑部功能密切相关。肾虚则水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阻滞经络,影响脑部供血,导致中风。

3、肝阳上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肝阳上亢,气机上逆,扰乱神明,也可能导致中风。

三、中医对中风的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肢体活动、舌体形态等。如神志不清、面色潮红、肢体偏瘫、舌体歪斜等,多提示中风。

闻诊主要听患者的语言、呼吸等。若语言不清、呼吸急促或微弱,也有助于诊断。

问诊则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既往病史、饮食起居、情志变化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肢体。脉象上,常见的有弦滑、弦细数、沉细等。触摸肢体可了解其温度、肌力等情况。

四、中风的先兆症状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了解中风的先兆症状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中风先兆症状包括:

1、头晕头痛:突然出现的持续性头晕、头痛,且症状逐渐加重。

2、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面部出现麻木、无力感,活动不灵。

3、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或言语表达困难。

4、视物模糊: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或出现复视。

5、哈欠连天:频繁打哈欠,且无法控制。

6、步履蹒跚:行走不稳,步态异常。

7、鼻出血:特别是频繁的、大量的鼻出血。

五、中医对中风的预防

1、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刺激。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书法、绘画、下棋等来调节情绪。

2、饮食有节:饮食宜清淡、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3、起居有常: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顺应四季变化,调整生活起居。

4、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5、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应尽量戒除或减少。

6、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7、中药调理:对于有中风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益气养阴等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六、中风的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根据中风的不同阶段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1)急性期:多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通腑泻热等为治法,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星蒌承气汤等。

(2)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滋阴潜阳等为治法,常用方剂有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等。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刺头部、肢体的穴位,如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合谷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肢体功能。常用的手法有揉、按、推、拿、搓等。

4、康复训练:在中风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

总之,中医对中风有着独特而系统的认识,在预防和治疗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中风,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荥阳市中医院 急诊科 姚建辉)

责编:霍晓华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