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至,秋意浓,9月7日,走进沈丘县周营镇欧营村“百果园”种植基地,枝繁叶茂的桃树上传来阵阵果香。10多名采摘工人忙着摘果、分级、装箱、搬运,一派忙碌景象。走至果园深处,一群大白鹅在果园里四处“闲逛”,啄食新鲜的杂草,好不自在。
“俺这个基地创办于2019年,这是桃树栽后的第三年,今年首次挂果。我们采取林下养鹅清除杂草,树上挂黏虫贴和防蚊灯杀虫,施用有机专用肥,全程按照标准化科学管理,产出的桃子绿色无公害,让游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基地管理人员郭丽霞告诉记者。
外出务工多年的郭丽霞几年前返乡创业,流转200亩地创办了一个生态“百果采摘园”基地。基地除了种植有黄金蟠桃、“黄金蜜”、“映霜红”冬桃之外,还种植有无花果、车厘子、杏、梨、柿子等多种水果,果园在附近小有名气。
“我们果园里的桃子果核小,口感好,单果重普遍在半斤以上,大的甚至有一斤二两,一亩地收三四千斤桃子,每公斤能卖12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你瞧,这个桃就约有1斤重。”说话间,郭丽霞摘下一个黄金蜜桃。
“这种黄金蜜桃外形匀称、汁多甜脆,还耐储运,很受客商青睐,今天我要再拉回去600公斤。”来自县城一家大型超市的王老板说。
黄金蜜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郭丽霞说:“不少村民在采摘园里帮忙施肥、浇水、剪枝,每天至少能赚六七十元,最忙时有20多人在园里干活,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2万元以上。”
果园里放养大白鹅,是郭丽霞的一次创新尝试。“林下放养大白鹅的好处很多,鹅吃青草,还可以吃掉果园里的害虫,不但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人工除草成本,还能为种植提供肥料,促进果园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通过控制鹅的数量,让杂草数量及高度保持在一个范围,达到生态平衡,真正实现了树上有果卖,树下有蛋卖,“树上结果+树下养鹅”循环种养。林果品质提升了,增收也多了条新门路。据郭丽霞估算,今年饲养的200多只天然生态大白鹅,预计可增收3万多元。
目前,这种特色种养模式,已在周营镇王寨、郭寨等林果基地得到普遍推广。该镇近年来围绕大棚葡萄、樱桃、车厘子、黄金蜜桃等林果产业,加快土地流转,突出科技支撑,种植品牌效应、产业规模和品质效益稳步提升,带动特色农业增效、村民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谢辛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