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立足土地做文章,不拘一格求发展,走出了“党建+合作社+产业”的多业态发展新路子。

7月26
日上午,在常村镇栗林店村千亩艾草种植基地,一株株艾草迎风挺立,一缕缕艾香扑面而来,村民们正趁天抢时收割艾草。
目前,常村镇利用山区地理优势已种植艾草2万余亩,培育发展以艾草为特色的中草药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不仅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而且带动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小小艾草已成为当地“兴镇富民”的“金枝玉叶”。
叶县有耕地面积120万亩,在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基础上,紧紧围绕农村产业振兴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自201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各乡镇进行奖补,强力助推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理出了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确立韭菜、辣椒、花生、中草药、食用菌、畜禽养殖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分别由县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24字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法,积极发挥村党支部、致富能人及村企联动示范效应,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立足土地做文章,不拘一格求发展,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走出了“党建+合作社+产业”的多业态发展路子。
一个个特色产业相继在全县农村大地上开花结果,形成了常村镇艾草、任店镇韭菜、廉村镇辣椒、洪庄杨镇金银花、邓李乡花生、龙泉乡食用菌、辛店镇林果等一批特色产业种植基地,以及马庄回族乡、仙台、保安镇畜禽养殖综合基地。全县韭菜种植已突破1万亩;辣椒种植达到1.1万亩;优质花生种植超过23万亩;中草药种植面积超过3.2万亩;食用菌种植超500万棒;猪、牛存栏分别为76.5万头、3.22万头,羊存栏41.87万只。全县种植结构调整面积已达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形成了种植布局区域化、产业经营规模化和生产发展标准化。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叫响了区域品牌,拉长了农产品链条,增加了集体及群众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全县554个行政村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256个,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杨爱国 王俊鹏 王涵儒)
责任编辑:乔培珠 编辑:王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