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村美民富生态好 乡村振兴画卷新

林州市融媒体中心 2021-01-27 13:48:37

01.jpg

在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林州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特色田园乡村,努力留住乡土韵味、彰显乡村本色,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02.jpg

黄华镇庙荒村渠畔美景

黄华镇庙荒村村如其名,“一个连庙都荒了的村子”。受自然条件限制,庙荒村耕地少、荒坡多。而近年来的庙荒村,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农家乐、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走在村子里,已丝毫看不到“荒”的影子。

这里渠水潺潺,绿树成荫,有泥墙红瓦的特色民宿、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自然秀丽的古木绿地……透露出浓郁的田园风情与淳朴和谐的人文气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荒村”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庙荒村的华丽蜕变,正是林州在生态振兴工作中结出的一个硕果。

03.jpg

黄华镇魏家庄村农家乐

一直以来,农村厕所简陋脏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块“绊脚石”。厕所虽小,但谁也离不了,它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林州在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中,根据山区、城区的不同特点,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创新探索出城乡污水处理型、村内管网配套型、生态大三格型、户用小三格型、集中公厕型等6种改厕模式,通过多方整合资源、优化改厕布局、加强宣传引导等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04.jpg

河顺镇郭家庄村村民  吕新英

“改厕是个好事情!自从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后,臭味消失了,苍蝇蚊子也少了,用起来又方便又卫生。”说起“厕所革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郭家庄村村民吕新英赞不绝口。林州市河顺镇郭家庄村是林州首批“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全村189户,全部接通下水管网,并在管网末端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对粪污进行集中规范处理后灌溉农田,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业增产丰收,改善了乡村环境同时,也不断提升着村民们的幸福指数。

05.jpg

临淇镇社书村“民心园”

在改厕的同时,林州统筹考虑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聘请专业公司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专项规划,做到谋定而后动。根据经济条件、村庄人口、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实行市镇村三级污水处理模式,强化组织实施,努力使林州市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06.jpg

茶店镇小碾村

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林州依托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民俗特色,选定了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试点建设,建成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1个、安阳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6个、林州市级试点村44个。

黄华镇止方村、庙荒村、魏家庄村,石板岩镇南湾村、高家台村,姚村镇下里街村、三孝村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完备、建筑特色明显、生态环境独特的美丽宜居村庄相继建成,以点带面,努力实现全市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建设目标。

07.jpg

姚村镇下里街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千年前古诗里描述的山水田园风光,在新时代的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逐一呈现。下里街村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为目标,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中心,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了水产养殖基地、蔬菜林果基地、蜜蜂养殖基地、研学旅游基地,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

08.jpg

姚村镇下里街村田园风光

林州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以“四化一提升”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完善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严格落实周考核、月排名、双月兑现的考核奖惩机制,实现了全域无垃圾常态化、制度化。

2020年以来,林州农村硬化道路约79万平米,背街小巷、闲散地硬化176万平米,道路两侧绿化约46万米,拆除老旧房屋2827座,拆除村委会围墙289座,清理垃圾24万吨,村庄绿化37万平米。

09.jpg

陵阳镇湿地公园一角

村子里曾经臭气熏天的猪圈鸡舍变成了一个个小型停车场、游园,残缺破旧的墙面也换上了黛瓦红砖,农户门前的街道经过硬化,更加干净整洁,绿植围起栅栏,街角的花园经过海棠、月季、石楠等观赏花木点缀,更加赏心悦目……在林州,美丽宜居乡村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10.jpg

陵阳镇“长寿村”——申家泊

供稿员: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来源: 林州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新闻
【我的“十四五”⑩】郭红旗:农业升级 让生态成为最大发展优势
映象网 | 2021-01-27
丝袜厂织出村民幸福生活
永城市融媒体中心 | 2021-01-27
全球新冠病例过亿 世界呼唤勠力同心
新华网 | 2021-01-27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