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棚种植,脱贫增收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田峰在产业大棚察看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颖泽入户走访
拓宽增收渠道
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
产业带动
龙头企业
带动增收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紧紧围绕尉氏县委、县政府“1366”总体布局和工作目标,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线,以三大攻坚、乡村振兴为重点,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业,紧扣重点,抓好环节,做到主业不松、重点不散、目标不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足、韧性更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产业集聚区西区19个村(社区)604户2312人顺利实现脱贫。“六稳”“六保”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转为两位数正增长,发展势头远超预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再添活力,总投资20亿元的6个新项目顺利落地。三大攻坚、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决战决胜 尽锐出战 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一致认为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当尽非常之力,不断凝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激发活力、排除阻力、形成合力,让尉氏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确保如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举全区之力,坚决啃下“硬骨头”,把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不少一人、不落一户,共同致富奔小康。抓好三大攻坚、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落实,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产业集聚区的环境更美、产业更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在全区企业中开展以“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促和谐”为主题的集中整治行动,对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秩序、食品安全等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整治,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产业集聚区西区自2014年贫困户、贫困村识别以来,通过道路硬化、广场修建、下水道建设、绿化亮化、卫生室建设等各类帮扶措施的落实,贫困村枣朱村于2016年度整村脱贫,深度贫困村陈村于2018年度整村脱贫。2016-2020年以来共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4人,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9人,累计脱贫305户、1167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16500元,增幅达275%,全面完成了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脱贫以及带贫典型人物,这些先进人物的典型经验,极大地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脱贫户陈铁军,因女儿陈梦得了重病,一家人开始了节衣缩食的漫漫求医路,刚开始陈梦每个月吃药两三千元还能控制,后来肾脏受损,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在这个时候这个收入微薄的家庭并没有放弃这个女儿,立即召开家庭会议,陈铁军让陈梦的哥哥嫂子外出打工,挣到的钱用以给妹妹陈梦看病,陈铁军也外出务工,用于给女儿看病。园区领导了解到陈梦的情况后,协调保险公司对陈梦的看病花费进行报销,平常吃药的药品进行协调,待陈梦身体好转后,又给陈梦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通过种种措施的落实以及陈铁军全家人的努力,陈梦的病情得到控制,全家于2017年光荣脱贫。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翟冠楠,2014年就开始了漫漫扶贫路,即担任贫困村枣朱村的包村干部,又是枣朱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自担任工作队长后,严格遵守驻村工作队工作制度,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同村干部一起吃苦耐劳,时刻坚守在扶贫战线上,分包的贫困户杨水资女儿出嫁,妻子因病死亡,家中孤身一人,2017年患有脑梗,出院后因行动不便、精神不太正常,不能到县里办理合作医疗报销手续,翟冠楠连续到县里跑了三四趟才为杨水资办理完成了合作医疗报销手续,让杨水资享受到了合作医疗政策。另一户贫困户杨麦收与妻子丁义菊相依为命,因家里没有儿女,两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只能靠低保金维持,房屋年久失修,了解情况后翟冠楠帮助杨麦收申请了危房改造和临时救助政策资金,让他们住上了新房子,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一名扶贫人,时刻坚守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随时为群众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像陈铁军、翟冠楠这样的贫困户以及帮扶人员还有很多。产业集聚区正是有了许多甘于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全区才能全面消除贫困现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聚焦主业 全力以赴 坚决打好项目建设“总会战”项目是立区之本,产业是强区之基。产业集聚区作为尉氏县“西融北接”的桥头堡、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主动承担发展责任,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紧盯节点,确保年底见效。同时,借力第38届菊花文化节,做好招大引强文章,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重点推进投资25亿元、占地200亩立邦汽车水性涂料项目,投资6亿元集研发、生产、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河南仟玺家具智能仓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即将落户新型建材产业园的上市公司北京东方雨虹投资30亿元、占地500亩的防水新材料项目和上市公司亚士创能投资8亿元、占地400亩的中原区域综合制造基地等招商引资项目进展顺利。另外,积极做好河南柳城消防、开封豫梦医疗器械、河南新斯特医疗器械等新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重庆捷成塑胶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加快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的世界500强中航建设集团装配式建筑绿色产业基地项目早日落地进度;督促立邦涂料(河南)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占地20亩外墙质感涂料项目加快时间采购、安装设备,力争早日试生产,为明年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凝聚新活力。产业集聚区西区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中一项重要抓手强力实施。一是采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尉氏县华英集团以及尉氏县众富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区90%以上的贫困户,采取代养商品鸭的模式,增加贫困户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仅2020年园区开展种养殖的贫困户共有247户,发放了产业奖补资金67.0952万元,2016-2020年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类资金234.6万元,切实增强了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的信心;三是积极谋划大棚产业项目,在带动贫困户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在枣朱、陈村、尚王、东凡建成了40座高效种植大棚,占地80余亩,主要种植香瓜,2020年累计增收150余万元,带动了30户贫困户增收。同时,他们发挥园区优势,完善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按照“六个一批”转移就业途径,通过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2020年产业集聚区西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已就业548人,其中省内476人、省外72人,公益性岗位119人,务工总人数、省内外务工人数均超过2019年度,累计为贫困户发放转移就业奖补资金72.1万元,极大增强了贫困户务工就业的信心。
来源:开封日报
编 辑:陈思语(实习)
责 编:石 伟
审 核:亢晓东 刘振枝
监 制:陈向立
总监制:于卫华
来源: 尉氏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