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 冯冲 李俊峰 李玮/文图、视频
咳嗽声此起彼伏,间或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在家长们焦急的询问声中,几位值班医护耐心解答。
“那位家长,请戴上口罩。”一位医护人员注意到人群中一位男家长不时咳嗽,从分诊台取出一副口罩递过去。11月29日晚,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夜间儿科门诊由一个增至三个,小病号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耐心等待,一切有条不紊。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工作的小姚,最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二半夜来住院部约床”,她了解到医院呼吸科、内科开设了夜间门诊,发热门诊也增加了床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华启观察到,不仅是儿童,近期成人患者的接诊量也明显增多。
近段时间以来,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郑州多家医院出现就诊高峰。据“郑州发布”官博,监测显示,郑州市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同时出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国家卫健委11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要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
儿科夜间急诊
王女士已经记不清第几次带着女儿冲进了医院急诊科。
11月29日夜晚,7岁多的女儿突然咳嗽加剧,侧躺、趴着无济于事,最后像个无尾熊似的窝到她怀里坐着,看着女儿因为剧烈咳嗽而通红的小脸,她迅速给孩子裹上厚棉衣,开车往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冲去。
大概一个多月前,女儿小彤(化名)所在班级群不断有同学请假,王女士注意到,家长在请假原因里注明的多半是支原体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则是咳嗽、发烧。
王女士提醒女儿注意勤洗手,没想到还是中招了。半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女儿小彤高烧了整整两天两夜,吃美林、泰诺都效果甚微,只能彻夜物理降温。到省妇幼做了相关检查,排除了支原体肺炎、流感,但医生还是善意提醒吃上了消炎药和奥司他韦。很快,烧退了。休息一天后,小彤继续入学,仅上了半天,又开始出现发烧。
无奈,王女士接着给女儿请假,这次等彻底不烧了,才接着上课。刚上了两天,又出现剧烈咳嗽的症状,才有了这次深夜看急诊的经历。
医生仔细听王女士叙述后,建议给孩子拍胸片、查咽拭子等,进一步排查支原体肺炎。
成人不适增多,多半居家吃药
王女士注意到,省妇幼急诊儿科夜间开放了三个,而以前只有一个。当天夜晚10点,仍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有的孩子额头上贴着退烧贴,整个人显得蔫蔫的。而有的家长一开口也带着浓重鼻音。王女士自己前一段时间也出现不适,吃了几天药好了。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成人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现象也很明显。不同于有些儿童需要住院输液,成人多半选择自行吃药,直至缓解、痊愈。
11月30日,郑州的刘先生参加单位会议,发现一半以上同事都主动戴上了口罩。
刘先生刚痊愈。前几天,他突然发高烧,咳嗽个不停,就诊后吃了几天消炎药、退烧药,顺利渡过。
而郑州某事业单位的小李也发现,办公室请假的同事逐渐增多,“前一天见面还好好的,第二天不见人了,一问才知道突然生病了。”他跟其中一位身体不舒服的同事网络聊天,对方笑言,在家怕传染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只好躲在自己小房间;到单位吧,又怕影响同事,自己都不知道往哪去了。
在地产公司上班的王君透露,最近几天,部门多个员工相继给她请假,“说实在顶不住了,发烧、咳嗽,嗓子疼,不想传染给大家。”
混合感染
近段时间以来,大象新闻记者曾多次实地探访郑州多家医院,了解当前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的就诊情况、疾病特点以及如何防治。
11月23日,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专家郑海涛在受访时曾介绍,目前,儿科门诊每天接诊量大概是在2500人次,呼吸道疾病占到70%-80%。“相对于前一个月,目前主要还是肺炎支原体跟流感有重叠,但是肺炎支原体高峰有所下降,目前来说流感患儿增多,尤其是甲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专家霍玉峰、毛红丽在受访时也表示,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慢慢开始过渡,数量有所减少,流感开始逐渐流行。
11月28日、29日,记者再次实地探访医院时了解到,临床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这是今年与以往不同的另一个特点,临床上接待不少多病原复杂感染的患者,比如支原体合并了腺病毒、细菌或复流感等情况,这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据“郑州发布”官博,国家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多省份流感进入流行期,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乙型。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在流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不断上升,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为XBB变异株。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总体感染人数呈现出较高的上升趋势。
监测显示,郑州市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同时出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如流感与合胞病毒、流感与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不只出现在儿童,成人也存在混合感染的风险,一旦出现混合感染,症状可能表现会较重。
1个月后高发期或将过去
为什么近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接受大象新闻记者采访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华启介绍,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变冷,加上刚刚开始送暖,人们的身体还没有从温暖到寒冷变化中调整过来,因此,容易出现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此外,新冠感染以后,大家三年期间基本都待在家里不出门,而这三年期间,没有接触到流感或支原体感染。以前接触这些病原菌产生的抗体,都慢慢都消退了,因此,人们普遍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感觉不适需立刻打针输液吗?
“没必要。”王华启认为,出现相关症状后,没必要一定去打针输液,但是,如果三天后症状还未缓解,就要到正规大医院进行检查。
那么,如何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呢?
“戴口罩、多通风、多锻炼、多休息、平衡饮食、增加免疫力。”王华启提到,尽可能不要跟被感染的病人长时间待在一个房间内,不要过于担心,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此外建议老人和儿童接种疫苗。
这波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会怎样?
根据王华启的分析,成人中支原体感染不是特别常见,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呈现高发态势。不过,王华启称,一旦感染流感后,身体产生抗体,身体抵抗力也慢慢适应调整过来后,只要大家注意预防,“或许1个月后,这波高发期就过去了。”
河南省卫健委提醒做好防护
国家卫健委11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介绍,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
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记者查询了解到,河南省卫健委11月发布提醒,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时,要居家休息,避免与他人接触,及时就医。
咳嗽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