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造”再创新纪录  机收玉米新品种测产破“双千”

大象新闻 2020-09-29 11:00:00

大象新闻记者 张静 魏俊浩 文/图

9月28日一早,驻马店遂平县种粮大户韩现初就赶到鹤壁淇滨区刘寨村,期待见证一个新纪录的诞生。

要创造纪录的是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

豫单9953可谓河南“智造”,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彦惠带领团队利用株形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选育的玉米品种,曾于2016、2017年连续两年创造了黄淮海区15亩方机收亩产超千公斤的高产记录。

玉米机收

在连续种植这个品种3年后,兼做玉米种子推广的韩现初,期待在当日举行的测产验收上,豫单9953能带给他更多的骄傲。

新纪录的诞

9月28日上午,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玉米示范田内,一台玉米收割机轰鸣作业。成片的玉米被吃进收割机里,随即变成了籽粒,被直接装进袋子。

测量种植面积、籽粒称重、测水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潮海,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研究员唐保军,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研究员邓士政等组成的专家组,紧接着进行了测产验收。

认真称重

“我宣布,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籽粒机收15亩高产示范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27.45公斤,机收实测产量1044.68公斤!” 经过专家组细致严谨地测量,测产专家组组长戴景瑞公布了结果。

这也是豫单9953首次取得测产验收和机收实测产量破“双千”。

戴景瑞院士(前排左一)和豫单9953选育人陈彦惠教授(前排左二)交流品种特性情况

“这是个非常优异的成绩,”戴景瑞院士说:“在今年阴雨寡照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不容易!这在我国夏玉米育种史上,是一项非常突出的优秀成果!“

宣布测产结果

一个新的记录由此诞生。“果然不出所料!”对于这个结果,韩现初有些兴奋,但并不惊讶,“因为我连种3年,每年的收成都很好,对于这个品种,我有足够的信心!”

不过,在戴景瑞院士看来,这个品种仍有巨大潜力,“如果再晚收10天左右,籽粒灌浆会更加充分,产量也会再提高5%以上!”

像割小麦一样收玉米

“豫单9953的表现很抢眼!”作为示范方技术负责人,鹤壁市农科院副研究员朱自宽在对周边示范田中至少5个玉米品种进行对比后说。在他看来,该品种抗病性突出,抗高温耐旱耐密植,且早熟脱水快,轴细粒深,籽粒饱满,红轴硬质,茎秆韧性强,成熟站秆不倒,非常适宜机械籽粒收获。

收获籽粒

“籽粒机械收获一直是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特别是河南,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玉米生产要上台阶、上水平,机械化是重要的一环。而缺乏适宜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是短板中的短板。”豫单9953选育人、河南农业大学陈彦惠教授介绍,豫单9953的出现,则有望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成为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方式革命性改变的当家品种,使玉米像小麦一样实现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快速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据悉,豫单9953先后参加过河南省、黄淮海区域及国家各级各类试验100余点次,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2015年国家玉米良种攻关机收品种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居54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个比全田对照和临近对照所有试点都增产的品种。2016、2017年更是连续两年创造了黄淮海区15亩方机收亩产超千公斤的高产记录。

豫单9953稳定的优秀表现,让韩现初对其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个品种管理起来简单,又高产,还可以直接籽粒机收,省了不少事儿!”他说,下一步不仅自己要扩大种植面积,更要多推广,带动更多朋友的种植,让大家都享受到优质品种的好处! 

来源: 大象新闻

相关新闻
Daily Updates on COVID-19 in Henan河南疫情(2020-09-26)(Multilingual)
河南外事 | 2020-09-26
Daily Updates on COVID-19 in Henan河南疫情(2020-09-27)(Multilingual)
河南外事 | 2020-09-27
Daily Updates on COVID-19 in Henan河南疫情(2020-09-28)(Multilingual)
河南外事 | 2020-09-28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