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孙玥 张崇曜
把博物馆搬进公交车、用笔画出你心中的博物馆、再亲手制作一张印有文物的拓片……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郑州博物馆用一系列多样趣味的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走进博物馆。
“我们平时都是开着公交车,今天坐在公交车上听文物讲解还是第一次,感觉很兴奋。”作为518路的车长,郑豫炜今天把518路公交车开进了郑州博物馆。在518路公交车上以图版的形式将郑州出土的重要文物呈现出来并长期展示,这也是郑州博物馆与公交公司的首度合作,“我们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郑州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把博物馆和大众联系起来,把公交车变身为郑州博物馆的“流动展厅”,传播历史文化的载体,陪伴广大市民行驶一段有温度的旅程。”郑州博物馆副书记、副馆长郭春媛介绍。
与此同时,馆内还举行了“‘疫’往平安:古今战疫抗疫简史”特展,以“人类历史上的致命瘟疫”、中国古代卫生防疫“、“历史上的抗疫名医”、“防疫经验技术向世界传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六个单元,图文并茂地向观众详细介绍面对传染病的侵扰,人类在一次次病痛里学习成长,在一次次历练中更加强大的过程。
此外,还有“洋洋河水,文明之旅——讲述黄河文明故事”、“妙笔生花”之“我心中的博物馆”、“文明史上的郑州之最”等社会教育活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普通市民感受郑州的古老与文明。活动现场的拓片制作体验参与活动,让公众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亲自感受拓片制作的乐趣。
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大象新闻也以直播的形式,带大家走进郑州博物馆,感受更加多元包容的时代气息。点击链接回看直播内容:国际博物馆日,在家门口与博物馆来场邂逅吧
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多元化,使今天的博物馆承担了更具现实意义的社会责任,不仅传承历史,更要关注当下,用自己的行动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郑州市唯一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展示郑州城市传统文明与时代气息的窗口,郑州博物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走进博物馆,开启你的郑州之旅,开始你与这座城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