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严格管控,钟南山院士等多位专家曾经多次被问到疫情拐点问题?那么什么是疫情拐点?疫情拐点如何判断?疫情拐点出现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拐点?
拐点(inflection point)原本是数学名词,拐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曲线的点(即曲线的凹凸分界点)。
疫情拐点就是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出现连续明显减少的时间点。
疫情拐点是指在拐点过后,病例曲线应该会继续上升但是增速放慢,然后到达最高点后转而开始降低。
拐点在生活中常指事情的发展趋势在该点上开始发生改变,也就是转折点,和数学意义完全不同。
在疫情防治中,“拐点”意味着什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率先提出关于疫情拐点的推论。在1月28日接受采访时,高福表示,“目前防控措施在起到作用,疑似病例在减少。如果按照现在的措施,应该在近期能看到一个拐点。预计元宵节情况可能好转。”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认为,疑似感染数下降、发病数下降是拐点出现的标志。
拐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所有的感染都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下降的时间取决于群体免疫力的高低和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有效。
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用人群中有免疫力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把群体免疫力的提高视为拐点出现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被感染者早发现、早隔离;医疗团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加强接触者追踪、检疫隔离;人民群众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人群接触、规律作息,增强自身抵抗力,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拐点尽早出现。
非典疫情回顾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例非典,随后很快在全国蔓延开来。
2003年4月,伴随疫情爆发,非典疫情开始成为焦点,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并采取防治工作。
从2003年4月20日始,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全国性隔离及管控措施开始实施;
2003年5月1日,通过8000人昼夜不停施工,历时7天建成小汤山医院;
2003年5月9日,全国新增病例数首次跌破50例;
2003年5月23日,深圳和香港的科研人员联合宣布,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体内找到非典病毒前体;
2003年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
2003年6月24日, 世卫组织宣布将大陆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
至此,从全国范围的隔离控制开始,历时两个多月,非典疫情基本宣告结束,随后,其他地区虽仍有病例发生,但未发生大面积流传事件。
新旧肺炎疫情相似点有三:
1、二者发病原因相同,均是由食用野生动物引起,之后发生人传人事件
2、二者发病之后,均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主要依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抵抗病毒侵害;
3、疫情发生后,会迅速进行传播,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有感染的可能。
新旧肺炎疫情不同点有三:
1、新型肺炎传染性更强:因病毒潜伏期更长,且潜伏期大概率能够传播,短时间内即发生大面积人传人现象;
2、新型肺炎病死率较低:非典时期,最终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截止2020年2月5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060例,累计死亡病例564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2.01%;
3、新型肺炎疫情辐射圈更大:由于春运加持,人口大量流动,同时传染源武汉位处全国交通枢纽之一,传播链四通八达。
综合纵相新闻、搜狐新闻、知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