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约公元前580—500),是我国春秋时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道教兴起以后,奉老子为教主,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道教经典。
想不想知道
老子的"道"
是怎么悟出来的?
"紫气东来"
的典故又源于何方呢?
听小编给你一
一道来

老子本是楚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姓李名耳,字聃。自幼聪慧好学,年长时志向远大,有经世治国之才。老子去东周都城洛阳时,路过楚国北疆重镇——襄城。老子到襄城后,看到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于是决定多待上几天,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遍访襄城的名胜古迹,了解襄城的风土人情。

老子首先拜谒了首山,感觉首山虽不高峻,但因是昆仑山余脉伏牛山之首,加上黄帝曾在此山采铜铸鼎,显示出其山的灵气与尊贵,特别是“黄帝问道、不食周粟”的故事更令老子惊诧不已。尤其是守墓之人、姜太公的第十代玄孙姜隐说:“伴君如伴虎,明君也有失察之时,何况当今之乱世?不如修身养性,悟道自乐,明哲保身,如天空之闲云,如空谷之野鹤,悠哉悠哉,谁能与之相比呢?"的一席话,令老子若有所悟,感奋不已。于是老子决定在人杰地灵的襄城觅一隐身之处,修炼救世和治国之道。
令武山三道沟芙蓉涧有一个天然古洞,传说就是老子的修炼之所,得道时,炼得一团紫光笼罩(按道家说法,紫气、紫光是修道的最高境界)。后来老子西出函谷关时,该关太守尹喜夜梦一高人身带紫气,坐骑青牛,翩翩而来。尹喜醒后大喜,扫地四十里迎接老子,并拜老子为师,听老子讲道。在尹喜的再三请求下,老子才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由于老子是带着一团紫气从东方而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紫气东来”的原由。后人有诗评价老子:
生在鹿邑修在襄,
紫气东来传万邦。
元始以来阴阳主,
万古亿劫居中央。
来源:襄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襄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