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新乡卫辉市,卫河穿城而过,在卫河之滨,有一片百年老建筑,它就是华新纱厂旧址。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它的故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位于豫北的卫辉华新纱厂基本建成并陆续投产,这个和共产党同龄的大型纺纱工厂,是新乡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乡的成立、发展和壮大。
1919年,民族资本家王锡彤在卫辉建立华新纱厂河南分厂,1921年,卫辉华新纱厂基本建成并逐步投产。华新纱厂不仅是我国建厂最早的纺织厂之一,也是豫北地区较早的党小组诞生地。
1925年1月,中共四大胜利召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建立党组织。中共北京区委便委派共产党员罗思危来到卫辉。罗思危以纱厂工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工人夜校,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创建党小组,并先后发展了六名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新乡市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
第一个党小组成立之后,1925年7月,华新纱厂党支部成立,随后,学校党支部、农村党支部、共青团组织等党团组织如雨后春笋一样相继成立,卫辉成为党在豫北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根据地,一大批爱国工人、农民和先进青年,也相继加入党团组织。
在华新纱厂纪念馆里,一门“双烈”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一门“双烈”,说的是刘海珠和他弟弟的故事。刘海珠是华新纱厂党小组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在1945年河北伍佰口抗日战斗中牺牲。他的弟弟刘海秋此前在北伐战争中牺牲。1954年,国家民政部门同时为兄弟两人寄来了烈士证明,以告慰烈士英灵。
华新纱厂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除了它是新乡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外,还有它辉煌的工人革命斗争史。从1925年7月开始,华新纱厂工人在中共党组织和赤色工会的领导下,共举行了三次轰轰烈烈的大罢工,特别是1927年7月举行的第三次大罢工,纱厂工会在中共卫辉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工人进行提高政治地位、经济待遇、改善生产条件、平等对待女工等要求的斗争。
工人关闭车间、停机罢工,游行示威,经过长达5天的激烈斗争,纱厂资本方最终答应了工会提出的10项要求,共产党在工人阶级中的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但在第三次罢工后,由于纱厂资本家离间分裂工会,军警拘捕了300多名工人,除34名童工外,其余全部惨遭杀害。1948年11月7日,汲县(卫辉市)解放,历经沧桑的华新纱厂终于收归人民所有。
说起这段辉煌的工人革命斗争,卫辉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梅新民感概道:华新纱厂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我们党在卫辉的斗争史,所以说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通过这些红色资源的运用,真正把我们的红色故事讲好,把我们的红色基因传承好,把我们的红色精神发扬好。"
百年纱厂,屹立不倒。如今的华新纱厂,已被确定为新乡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昔日的工厂办公区变成了党史大课堂,工厂生活区变成了党史演习所,整个厂区也被认定为四史教育基地。
承袭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的卫辉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包装名城、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卫辉,这个北方水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正在用坚定的信念和创业的激情,迎接十四五开局之年。
卫辉市委书记聂长明表示:“卫辉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了一批四史教育基地,我们在全市掀起了学党史的热潮,我们一定要发扬好我们红色资源多的优势,激励我们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作为县委书记,我首先要抓好落实好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围绕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特色的这一目标。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奋力实现县域经济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乡记者站 卢家民 见习记者 常如风 新乡台 唐世凯】
来源: 大象新闻新乡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