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闰月清明不上坟?民俗学者:无历史依据

【解说】2023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今年清明刚好在闰二月。而在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就临门”。事实真是如此吗?民俗学者表示,这一说法并无历史依据。

【同期】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研究员 王娟

闰二月不上坟,实际上古代是没有这个说法的,我觉得这个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一个说法。像山东有一些地区可能有这个习俗,“逢双不祭拜”,担心有人去世,双月我再去祭祀的话,会带来另一个死亡什么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好多地方习俗就被放大了,而且人们还特别关注,带有一种猎奇的那种心态,但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历史。不用担心(清明)当天去上坟是不是可以,其实是没关系的。

【解说】那为何会有闰二月呢?王娟介绍,中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农历需要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

【同期】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研究员 王娟

中国有两套历法,一种是跟太阳有关,一种是跟月亮有关,两者不一致,所以它过一段时间就要调一下。隔四年我们说就有一个闰月出现,一般是尽量在上半年。另外一个元素就是一个月保证有两个节气,假如说你这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我就要用闰月的方式调整一下。所以闰月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了让太阳历和太阴历步调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它不是一种征兆。闰二月好还是闰三月好,还是闰几月好,跟这个没有关系。

【解说】其实,除了祭祀扫墓外,踏青赏春、放风筝等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民俗。王娟建议,民众在清明假期可以走出家门,到乡间田野感受春日生机,感悟生命意义。

【同期】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研究员 王娟

古人的清明,它最主要的活动是踏青郊游,到外面去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看万物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我们就愿意跟自然融为一体。像放风筝、蹴鞠、荡秋千,还有画卵,实际上也都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所以还是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踏青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更能体现出清明节的意义来。

责编:邵恰

评论2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山顶的清晨
0

没有那么多讲究,缅怀亲人要的是这份心

青青草原懒洋洋
0

看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跟自然融为一体

查看全部2条评论

中新网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