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平店乡:农田配置高 农民乐淘淘

来源:乡村频道·播报河南2022-12-26 14:14:34

收藏 打印

河南电视台乡村频道记者 王田田 李潇汉 赵卫朝 (通讯员 赵永昌)

隆冬时节,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一片生机,这也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在商水县平店乡东半部的文寨、刘桥、大朱庄、海子涯、程岗、施营、周王、王老、王坡寨等16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械隆隆作响,开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在工地里来回穿梭,工人们卸车、接管、封土、拉线,轮番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商水县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曹改路介绍,商水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平店乡项目区(含袁老乡部分村)总投资4552万元,2021年收秋后开工建设,新打机井619眼及配套设施,疏浚沟渠11.66千米,新建农桥38座、桥涵129座,田间道路25.351千米,农田林网植树24914棵,农田输配电224.086千米,土壤疏松改良4.5万亩。商水县全县同批次施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还有巴村镇、大武乡、魏集镇、胡吉镇等项目区,全县总投资为2.29亿元,建设面积15万亩。

“自来水管”地头“安”,抗旱灌溉更方便

“你看,家家户户田间地头都安装了灌溉水管。到时候庄稼旱了接通水管一刷卡就行了,再也不用为抗旱浇水不便发愁了。国家政策好,咱农民现在种地真是太方便了……”程岗村村民承永新向记者介绍,“以前每到抗旱高峰期,三更半夜就起床去‘抢’井,一个井两台水泵很快就能把水抽干,3亩左右一块地磨磨蹭蹭要浇2天,又耗时又费力。”

据了解,商水县这次在项目区按照80亩地一眼井的规划标准,全县新打了1859眼40米深的机井,每个井一小时出水量约32立方米。各“方子田”地块之间铺设了直径110毫米的供水管,采用的是耐用抗老化的PVC白色管材,每台变压器约负荷10眼井,每间隔240米固定了一个配电井台,每眼井间隔30米设计了8个出水口。届时,农户只要刷卡推闸随时就能“自由灌溉”,种地群众再也不用为缺井少水而发愁了。

“泥巴”道路“平而宽”,拉运通行更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首先是修通了田间高洼不平的泥巴路,不仅拉运肥料庄稼更加方便安全,同时也成了田埂上的一道风景线,而且真正助力农业丰产增收。”王坡寨村的种植大户程文喜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土地分散,田间道路不通,农用地耕种条件受限,影响了种田经济效益。”

“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规划以及审批、评审等全过程工作,始终坚持‘怎么方便怎么干、怎么安全怎么干’的原则,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商水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这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田间道路设计为18公分厚、4米宽砂石混凝土结构,干渠地头沟上的生产桥涵承载能力为5吨以上,切实提供了良好的通行保障。”

“小薄田地”换“新颜”,稳产增收更可观

“这块地名字就叫‘老荒地’,地块零碎又贫瘠,机械作业难度大,施肥比例不好把控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户。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现通电通水后‘小薄田’将变成‘大肥田’,每亩田地都能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一块块偏远零散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我们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和工程质量,商水县对规划实施的高标准农田精准划界,设立标志,上图入库,力争实现“到边到沿”全覆盖。平店乡党委副书记刘新光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还注重土壤疏松改良。今年全乡为项目区 5000多农户发放60多吨保护耕地肥力、提升耕地质量的改良剂,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土地利用的问题,为今后增产增收带来了有效的保障。

“国家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际行动。我们将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平店乡党委书记段文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认识深刻、信心满满。

 

文章关键词:&rdquo,农田,&ldquo,标准,建设 责编:曹政锋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