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就在郑州黄河边, 3600年历史的商朝遗址上,发现了一件比三星堆黄金面具年代还早的金覆面,不禁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黄河的关注和思考。

昨天下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2022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暨‘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正式开幕。
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郑州市委书记安伟、文旅厅长姜继鼎和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省书协主席等一大批重磅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并启动黄河文化月,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明主持,郑州市委副书记吕挺林致欢迎词。

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明(主持人)

郑州市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 吕挺琳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杰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马国强
艺术家王刚
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
适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三周年,黄河文化月在此之际再启,开幕活动也不同于往届,由郑州本土艺术家王刚的作品拉开序幕。
在此次活动中,生长和创作于中原的王刚,也借此机会回馈家乡、回报黄河母亲,将自己五百余幅心血之作捐赠给郑州美术馆。

捐赠仪式
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始终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而,王刚通过把“黄河”、“人”与“大地”联系起来,用当代艺术表达来回应:何为黄河?
在对本土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的转换之下,从对黄河的重塑、对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的刻画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探讨三个层面展开追索。
艺术家王刚
01/
“黄河”
出生和创作于中原的王刚,深受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对黄河的精神意义,对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有着特别的理解、关注。
经过了三十余年艺术探索和人生浮沉,在花甲之年,王刚再次把目光转向了黄河。

何以黄河 一号

老万系列 泥塑
2010 年前后,他用取自黄河滩的泥沙,混合着油彩和丙烯,在亚麻布上创作了一系列巨幅的黄河风景作品,并发出喟叹,何以黄河?!
王刚的黄河系列作品以其深刻的精神性和纪念碑化的特征引人注目,构成了美术史黄河主题创作序列中最新的一环。



河南郑州黄河边
大地之子的婚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心,中原的各方面深受黄河的影响,这里的人们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河一往无前、生生不息、质朴刚健、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的生命底色。
王刚的“黄河”系列背后隐藏着每一个人的面孔,这种面孔从天空来的异样的阳光照耀,也给了我们一种盼望。
——节选自《大地——王刚油画作品展开幕式暨研讨会摘要》
1999年,王刚创作了《老万村里的兄弟们》,由此构建了一个 “老万”的艺术世界。
“老万”即万千普通劳动者。“老万”是农民、农民工、煤矿工人…… 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哲学意味、崇高而理想化的人。
一方面,从追问生命存在意义的角度,深切关注“老万”的生存现实,呈现他们真实的生命状态。
在“老万头像” “群像” 系列以及《正月》等作品中,王刚用气势撼人的巨幅型制,呈现大写的顶天立地的“老万”;用混合了黄河泥沙的土色表现“老万”的特殊质地和底色;用数以千计的泥塑,写生 “老万”真实、鲜活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历史的维度,思考时代生活的迅速变化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型。
《矿工群像》《老万系列,鹤岗矿工》组画,王刚通过对“在地底下求生”的煤矿工人的关注,表达对农民工处境和命运的关切。
二十余年间,经持续性的构建,或棱角分明、豁达乐天,或饱经沧桑、深邃幽远的“老万”的背后,是对中国人内在精神、文化肖像的表现。
当王刚和我讨论如何布置他的个人画展时,我的建议是十分直接简明的:让观众看到民工的身影迫在眼前,甚至可以闻到他们身上的汗味、听到他们粗犷的呼吸。这是我对王刚画展视觉效果的预期,也是他的作品给我的鲜明感受。
2006到2010 年间,王刚与柴中建先后策划实施了行为艺术《泥土的记忆》《大地浮雕》《大地丰碑》《大地之子的婚礼》和《大地上的人》。
通过 “从哪里来”的追问, 尝试唤醒人们血脉深处关于泥土的记忆。
2015到2018 年间,王刚历时三年,在新疆的木垒和沙湾创作了巨型地景艺术《大地生长》《大地凝视》。
在亘古洪荒的大地上面向四季轮回和时空的深处,观照“人” 的存在意义。
王刚最新的大型装置作品《耧·楼》,则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了追问,以此隐喻当下中原——中国正在经历的由传统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时代转型。
人与大地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人对土地的依恋或某种难以割舍的乡愁,其实质是艺术家基于历史和现实而展开的关于“人” 的真实和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
正如邓平祥说:“他与大地、宇宙对话,以大地为材料进行艺术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刚是在创作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的作品,他的作品会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或者说艺术上的一个标识或者说标志。”
在租赁的 200 亩旱田坡地上,王刚创作的巨型人像渐渐刻进大地,又仿佛从深埋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这是一张醒来的脸。他将一年年地,跟菜籽沟村、跟前来看他的人们面对面。
——节选自刘亮程《大地生长——新疆大地艺术展 前言》
祖籍山东。1974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校(今郑州师范学院)美术科,先后在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学习、研修、访学。
现为中原工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油画学会副会长。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院、山东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等举办个展,相关系列作品曾多次获奖,被国内外媒体刊载和报道。
最是一年金秋时,“豫”见黄河文化月。据悉,2022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将组织开展黄河文学艺术系列展演活动、“大河欢唱庆盛会”系列文化活动、黄河文旅系列活动、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美丽郑州,炫舞世界”活动周等5大系列25项活动,创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时代表达,用科技手段联动线上线下,力图用丰富的活动传播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
第一项,黄河文学艺术系列展演活动。主要包括5项内容,分别是:
1.沿黄九省(区)曲艺精品展演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拟于11月初在郑州市举办。主要包括采风创作与作品征集、沿黄九省(区)曲艺名家精品演出、走进社区演出和黄河曲艺文化论坛等活动,发挥曲艺“短平快”优势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曲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唱响新时代黄河颂。
2.“新时代·黄河儿女情”全国影像艺术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定于11月16日——25日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举办,通过影展生动展现黄河两岸的山川风光、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立体化构建黄河主题的视觉史诗。
3.庆祝中国儿童电影百年暨2022中国(郑州)金童象儿童电影荣誉盛典。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委员会主办,定于10月下旬在郑州举办,通过“童年放映机”、“闪光的名字”、“薪火代代传”、“白日梦想家”四个篇章,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儿童电影百年历程,多视角呈现百年来儿童电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时代力量。
4.大型杂技情景剧《黄河颂》——沿黄九省杂技精品展演。由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汇聚沿黄省(区)杂技专业人才,将于11月中下旬与广大观众见面。《黄河颂》全剧共分为《黄河源》《黄河魂》《黄河梦》三个篇章,通过杂技情景演出彰显黄河文化独特魅力,冲击杂技作品高峰。
5.“用小小说讲好黄河故事”小小说艺术周。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主办,定于11月11日——17日在郑州举办。活动主要包括评奖颁奖、研讨讲座、特色展览、广场文化活动、主题读书、微电影评选展播、国际交流七大板块,以“小小说”这一载体宣传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第二项,“大河欢唱庆盛会”系列文化活动。主要包括6项活动,分别是:
1.“石窟里的绝唱-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定于9月19日在商都遗址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共将展出郑州巩义石窟、洛阳水泉石窟、吉利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新乡香泉寺石窟、鹤壁五岩山石窟、浚(xùn)县千佛洞石窟、焦作博爱石佛滩石窟等多个地市的经典传拓作品。并配有高浮雕传拓技艺体验活动、高浮雕传拓技艺讲座、展览相关配套文化创意产品等配套活动。
2.“黄河奔腾看郑州”主流媒体行。组织动员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共同参与,聚焦郑州发展火热实践,集中宣传展示黄河文化的生机活力。
3.黄河文化读书月系列活动。定于9月18日起持续一个月,以“书香润万家,奋进新时代”为主题,通过组织黄河文化特色书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名家讲堂等多种形式,带领广大读者共同走近黄河,感受黄河文化魅力。
4.“喜迎二十大 幸福晒出来”全国短视频、中视频大赛。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委员会主办,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优秀短视频作品,用短视频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城市发展成就,共同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5.《大河长歌》沿黄九省(区)融媒体活动及创作论坛。邀请中广联合会、沿黄九省(省会)自治区(首府)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开展多维度融媒传播产品及论坛交流,进行全场景、全媒体传播推广,以融媒体手段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6.黄河畅想音乐节。这是一个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广泛参与的活动,届时将邀请30余支乐队或说唱(歌手)组合强势加盟、倾情演唱,用当前最流行、年轻人最喜爱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走近黄河、律动黄河、唱响黄河,奏响喜迎盛会的新时代黄河之声。
1.黄河文化主题精品舞台艺术演出季。引进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精品剧目,开展多场惠民精品演出,满足市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2.郑州交响乐团系列精品交响音乐会。发挥本土年轻交响乐队的优势,安排郑州交响乐团倾情演绎,为市民群众奉上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的交响音乐会,共迎党的二十大盛会召开。
3.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自9月18日起,在郑州市美术馆新馆举办。本次展览采用多介质综合展陈手段,结合新数字技术的运用,共将展出绘画、装置、雕塑、行为作品、大地艺术等数百件具有极高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打造具有全新沉浸式体验和综合感官享受的黄河主题展览项目。
第四项,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拟于10月-11月在郑州举办。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名家艺术讲堂和线上合唱比赛活动,通过全媒体直播传播,为全国观众奉上一场独特的黄河视听盛宴。
第五项,“美丽郑州,炫舞世界”活动周。定于2022年10月举办。
主要包括郑州市青少年霹雳舞选拔赛及街舞齐舞大赛、中国(郑州)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两项活动,广泛邀请国内外的街舞、国标舞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展示风采,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冲击感十足的舞蹈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