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肾衰竭

来源:河南信息广播2023-03-28 16:30:00

收藏 打印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慢性肾衰竭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肾衰竭并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并且没有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错过了早期救治时期,使得患者的肾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提高,从另一个方面也给患者带来更重的经济负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解肾衰竭。

一、什么是肾衰竭?

肾衰竭是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肾脏功能减退,诱发身体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和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

二、什么因素可以导致肾衰竭?

急性肾损伤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以及肾性三种类型。严重脱水、心力衰竭、外伤等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使肾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肾后性多见于尿路梗阻,例如肾结石、肾积水、泌尿系统的占位性病变等。肾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则主要与患者的肾实质受损有关,主要见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性疾病,例如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十分广泛,几乎所有肾脏疾病发展恶化最终都可以导致慢性肾衰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诱发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和主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相关肾小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肾病等。
三、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急性肾损伤通常都有诱发因素,比如大失血、外科手术、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和创伤等。患者的症状也与诱发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贫血、水肿、呼吸困难等,同时也表现出肾功能下降相关的症状,比如患者感到疲乏无力、饮食欠佳、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等。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可表现出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如消化、神经、呼吸、血液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的症状,包括缺乏食欲、身体乏力、恶心呕吐、胸闷、血压升高、贫血等。

四、肾衰竭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大多数急性肾衰竭患者在早期诊治之后,肾脏的功能可在一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恢复,然而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并且未能早期干预,可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随着病程的进展,则可能导致各种系统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尿毒症,需要通过透析维持生命。

五、肾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维持患者的正常营养状况以及身体代谢,以助于病情康复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助改善临床症状、维持身体机能的稳定。若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三种方式。年轻、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选择肾移植。无法肾移植的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六、如何预防肾衰竭?

1.注意饮食

做到少吃盐、多喝水、不憋尿,采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摄入蛋白类饮食后会产生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谢产物,过高蛋白的饮食会对肾脏造成负担。要避免高盐分、高糖分、高嘌呤类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对肾脏有损害。

2.增强自身体质

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运动,从而加强身体的素质,提高免疫力。比如长跑、太极拳、登山等都是增强自身体质的运动,可以预防肾脏害。

3.养成良好习惯

睡眠不足、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要避免长时间的劳累,适量的休息是十分必要的。

4.乐观心态

对于肾衰竭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要对疾病产生恐慌,加强身体的锻炼,来积极预防肾脏疾病。良好的心态可以降低我们患病的风险,并且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5. 加强随诊,监测病情

因为绝大部分肾病患者的治疗,还没有到达痊愈的水平,只是临床缓解,对于未进入慢性肾衰竭的肾脏疾病,应该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肾衰竭多因慢性肾病引起,对于慢性肾病的患者来说,平时应做好疾病的护理,听从医生指导正确用药,注意科学饮食,延缓疾病的进展,尽可能避免尿毒症的发生。需要明白的是,尿毒症不是绝症,现在也有新的治疗进展不断出现,例如猪肾移植、可穿戴透析设备等,为未来肾衰竭的救治提供了潜在有效的思路。即使得了肾衰竭也要乐观面对生命,因为或许不久的将来,肾衰竭可能存活期越来越长,甚至不会影响寿命。

  (作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 副主任医师 尚进)

文章关键词:患者,肾衰竭,肾脏,疾病,导致 责编:丁艳芳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