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赵凯 胡东昌 通讯员许辉 董燕
近年来,漯河市源汇区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题,建阵地、建队伍、强实践、强服务,探索“五进”新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进小区、进小巷、进楼院、进家庭,通过群众下单、小区报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四单制”工作模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源汇样板”。
目前,全区已建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实践所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10个。
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加强阵地建设制度化。该区着力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打造“中心—所(乡镇、街道)—站(村、社区)—点”四级服务阵地,形成了区委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乡(镇、街道)一把手为文明实践所负责人,社区、村委会主任为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网格长为文明实践点负责人的框架结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充分发挥“传播、践行、服务”的功能,依托“党的理论宣讲团、医疗志愿服务队、红色文艺轻骑兵、巾帼志愿者团队”等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讲、乐、帮、评、庆五种方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打造“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举办“庆七一”永远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组建服务队伍多样化。该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充分利用中国志愿服务网、“志愿河南”等平台,注册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账户,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招募志愿者,线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优势,不断发掘志愿服务组织,扩充“10+N”志愿服务队伍,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65280名,注册志愿队伍155支。同时,紧密联系星火志愿团、中青应急志愿服务队、公益顺风车等社会志愿组织,打造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志愿服务强大合力;组织10支常备队伍定期下沉到村(社区),围绕“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开展理论宣讲、医疗卫生、科技科普、法律服务、文艺汇演等惠民、利民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志愿服务注入“源”动力,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文明实践队伍中。

开展“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守社会秩序主题日活动
推动文明实践常态化。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党史教育、疫情防控、卫生健康、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扶贫帮困、法律服务、科学科技普及、爱心助学、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我们的节日”、禁燃炮竹、“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疫情防控、“5.12防灾减灾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喜迎二十大”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3500场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

开展“喜迎二十大 文艺进万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以打造群众所需、特色鲜明的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为目标,该区设计推出“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闲事会”、“乐享书屋”、“红管家”、“邻里守望”、“微爱圆梦”“爱心粥”、“情系百姓健康”爱心义诊、“快乐成长”暑期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30个。其中,“珍爱生命,远离溺水”志愿服务项目、“学雷锋,树新风”文明实践项目、“微笑漯河”公益摄影项目、“灵雨 青护计划”法治护航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双汇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在近期举行的漯河市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取得了2金1银2铜的喜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