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丨“英雄”校长的教育梦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2022-09-08 16:44:39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成书丽 葛松,实习记者贾晓喆

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奋不顾身救人而火遍全网的“英雄”校长王保军,自2009年担任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以来,秉持“博雅”教育梦,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将学校打造成培养“凌云之木”的沃土,也见证了河南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河南新闻广播特别策划《十年如“一日”》,今天推出《“英雄”校长的教育梦》。

 

王保军: “学生状态怎么样了?”

高三班主任:“高三很稳定了,已经进入状态了。”

王保军:“走吧,去高一看看。”

早上8点,在学校匆匆吃过早饭,王保军就来到教学楼进行例行巡班。在高一年级教室门前,王保军感叹,每年开学季都是一次“辞旧迎新”:挥别高三毕业生,迎来新的面孔,而学校也在“迎来送往”中不断“迭代升级”。

“我们看到每班都有一个电子班牌,里面所有的内容,包括班级信息、通知公告、班级相册、课程表、班级荣誉、每天的课程记录,作业交纳的情况,家委会的内容等等都可以在这里边查询,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刷脸进班学习的一个时代。”王保军指着电子班牌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

巡视完各个年级,王保军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就来到广场,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课间操。

为了激励学生们重视体育锻炼,王保军已经不止一次亲自示范扎马步、做俯卧撑。

“我们每天一次课间操学生做3组,上午36个,下午36个,一天72个,最后我们的女生都可以做几十个俯卧撑啊,她力量就有了。”王保军对学生们的表现还算满意。

正如一年前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他奋不顾身涉险闯进急流救人一样,王保军一直坚守着“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也正是他一直以来倡导的“博雅教育”:“‘博’在学识渊博,‘雅’在素养高雅,‘博雅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学校自2016年开始推行智慧课堂,到2019年建成“智慧大脑”,如今已经实现了“校长智校、教师智教、学生智学”。

“它是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产物,实现了学校全面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衣食住行学,包括社团活动全面的融合。它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对一个人的言行做出指挥。我们现在就是依靠着这个‘大脑’进行科学决策,所以学校的管理就越来越人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王保军说。

临近中午,各年级学生们分批涌入食堂。根据学校的“校长陪餐制”,今天轮到王保军陪餐。

“这是盖浇饭?一份几块?够不够啊?”在巡视中,王保军亲切地询问学生对饭菜的看法。近年来,学校食堂在全省中小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指导下,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级别的餐厅,连吃两个月都不会重样。

“我们的三层餐厅全部是中央空调,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孩子们在这里非常舒服,这个家具这几年都换了两遍了,孩子们在学校比在家吃得好。”王保军对学校食堂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非常关心,在他看来,孩子们吃得好,才能学得好。

下午2点半,王保军在新学期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把一上午巡查的想法一一提出来,并安排新学期的重点工作。

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是下午5点半。王保军倚靠在椅子上,看看窗外“树人”广场上十多年前种下的一百棵法桐,又拿起了桌子上自己亲手抄写的《春江花月夜》。

“从事着教育事业,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每天在案头上看一看,希望每一天都有美好的新的教育思想出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美好,人生变得更美好。”王保军对未来充满憧憬。

记者手记:凌云之木的成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在跟随王保军校长采访的一天时间里,我感受到“师者”百年树人所必需的耐得寂寞与兢兢业业。他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耕耘一片沃土、滋养每一朵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贡献着教育人的力量。

文章关键词:&rdquo,&ldquo,王保军,教育,学生 责编:成书丽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