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的中国丨没有固定唱词,只有固定曲谱,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何能流传至今?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2022-09-03 11:16:32

收藏 打印

您现在听到的是2016年贵州兴义市八音坐唱表演团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舞台的表演曲目《小小日记》,布依族八音坐唱悠扬婉转,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千百年来,这歌声一直在布依族的村寨传承延续。

布依族群众表演八音坐唱(魏浩然 摄)

兴义市万峰林鱼龙村八音堂内,十多位布依族男女围坐一起,演奏着手中的乐器,欢快地唱着他们民族特有的歌曲。布依族八音坐唱表演者吴天游说,布依族八音坐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吴天游:我们的演唱内容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比如节日、季节等自编自导自演,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心里的感情。

农闲时的八音坐唱表演(魏浩然 摄)

布依族八音坐唱从北宋时期流传于兴义地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没有固定的唱词,只有十多种固定的曲谱,它如何能流传至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贵州省布依学会会员龙青松说,布依族八音坐唱的源起与汉文化的“礼乐”息息相关,它之所以会广为流传,是因为能深深扎根于当地布依族的文化土壤中。

布依族群众在纺线(叶方杰 摄)

龙青松:据有关资料记载,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原型属于雅乐,后来经过民间艺人根据民族审美情趣及生活需要而得到完善和发展。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有曲谱,他们使用自己熟悉的图形或者符号来记录,后来曲谱就世代传承。布依族八音坐唱首先产生的是“八音”,后来再加入布依族“曲艺”,之后就形成了“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老人正在教小女孩学习绣花(叶方杰 摄)

兴义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地带,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布依八音坐唱表演者王应培说,八音坐唱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实际上也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兴义市城市夜景(姚令涛 摄)

王应培:我们万峰林有纳灰、鱼龙等九个布依寨,通称“安平九寨”,是明朝初期朱元璋调北征南时留下来的一部分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们布依寨非常有特点:上中下院、互为犄角,寨墙高筑,而且依山傍水,聚集成寨,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万峰林脚下的纳灰布依寨(魏浩然 摄)

“兴义”布依族地名叫做“贝纳”,本义是“八块田”,是布依族聚居地。从古至今,这里的人们就崇尚“礼乐”,布依族八音坐唱是这里最闪亮的人文标识。

布依族群众在制作传统美食“褡裢粑”(叶方杰 摄)

龙青松:兴义这里有很多布依族规约习俗,如村规民约碑和家谱,人们就是生活在“规约”之中,人们崇尚“礼乐”,每一个寨子都有“八音堂”和“八音队”,有的村还能表演“布依戏”。“布依族八音坐唱”是一个文化融合体,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以及交融。

享受布依美食“褡裢粑”(叶方杰 摄)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走在兴义万峰林的田间小路上,青烟袅袅的布依古寨、高大翠绿的黄角树、纺纱织布的布依老人与“浪哨”的青年男女,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不远处,人们最热爱的布依八音正在唱响,那是世外桃源的天籁之音,也是云贵高原上一声声最美的心跳。

俯瞰兴义万峰林(魏浩然 摄)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解朝曦 李兵 左明 张兆福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邹宁博

文章关键词:布依族,&rdquo,&ldquo,布依,兴义 责编:赵东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