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在北京召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主任杨巧芳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刘承梅副主任被授予“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杰出护理工作者” 是一项中国护理界的至高荣誉。主要授予在我国护理各个领域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人民健康及护理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护理工作者,每年推荐评选一次。
本年度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共上报推荐人选160名,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审核后最终确定60名。
此次获奖,是对她们多年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
杨巧芳,主任护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分会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杨巧芳教授参加工作34年来,践行仁心仁术,致力引领育人。2002年,她率先在河南省开展PICC技术并普及推广,为数万名患者打开生命通路。2005年组建河南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分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引领全省静脉治疗护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2012年当选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我国指南共识、团体标准,主编专著7部,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医学科技奖等11项。2013年遴选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迄今培养硕士36名。

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小组成员,她多次到抗疫一线,制定核酸监测点、门诊接诊、病房接诊、陪护管理、病房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流程,带领团队严格做好各区域防控措施。她组织20批次2951人次参与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保质保量完成近120万份标本的采集,为郑州市防疫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1982年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40年来,刘承梅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出色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河南康复护理的带头人,刘承梅同志全身心致力于河南康复护理事业的发展,在2010年率先成立了河南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康复护理队伍,规范提升了河南康复护理的水平。

作为康复诊疗中心副主任,她从事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她钻研技术,深耕科研,致力于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康复护理研究,创造性的提出用益元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让两万余名患者解决了尿失禁的身心痛苦,获得了八项科技成果奖。主持课题六项,参编著作六部,参与制订护理指南两项并在《中华护理学杂志》等公开发布。
同时还担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护理学会康复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负责人、河南省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

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力于开展学术交流,搭建康复桥梁。坚持服务基层,推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助力基层中医护理工作发展。
一袭白衣,笃定前行,彰显初心使命;
她们初心不变,兢兢业业,始终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在默默无闻、艰苦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刻苦勤奋铸就业绩,尽心尽职显示风采。
(来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