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里军 永振 通讯员 朱善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来,华龙区探索建立路长、街长、巷长、田长、河长“五长制”工作制度,进一步理清职责、细化任务、覆盖到边、明确到点,全区上下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呈现出全民参与、干群互动、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三个到位”
坚持人员到位。“五长制”,即村支部书记为路长,村两委成员为街长、田长,各村民小组长为巷长,村内公益岗为河长。充分发挥村两委带头作用,实现各负其责,各管其事。
坚持范围到位。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片区,从街道胡同、坑塘沟渠到田间地头,从基础设施到庭院周边,把日常管理责任精准落实到人,实现村庄全覆盖、无死角进行整治。制作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作战图上可详细看到村内每块区域的负责人,让广大群众看得明白、找得到人。
坚持职责到位。根据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对“五长制”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责范围。“五长”们准确掌握所分管街道基本情况,采取“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方式,对责任区域环境整治提升、日常精细化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实施日巡周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宣传条幅、大喇叭广播、微信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治理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二、落实“二个严格”
突出监管严格。“五长制”实行动态管理,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班不定期的对责任人和整治成效进行检查、暗访,对于工作不尽责、工作成效差的,及时清退并进行通报,确保工作队伍的纪律性、规范性、战斗性。
突出标准严格。专班督导组根据整治标准现场评价整治效果,督促指导“五长”人员对村庄周边、房前屋后、闲置坑塘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对于整治效果不到位的及时反馈,立行立改,确保达到目标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共清除垃圾13000余方,整治坑塘40余个,出动机械500台次,发动群众3000余人。
三、强化“一个保障”
为了更好的激发“五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区专班每月对乡镇(街道)组织一次观摩评比,分出一、二、三类,进行资金奖补。乡镇(街道)双周对各村组织一次评比,各村对街道、胡同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对整治突出的村、巷、户进行表彰并适当给予生活用品奖励。通过实施各项考核,发放奖补资金或生活用品,营造了全区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有效保障了“五长制”工作制度的长效化运行,为“五长制”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五长制”工作体系做到了整体方向有把握,具体工作有落点,有效破解了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难、巩固难、长效保持难的问题,做到有队伍、有标准、有制度、有监督、有奖惩。自“五长制”工作制度开展以来,全区干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热情更加高涨,村庄内外、大街小巷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细责任”撬动“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