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风雨同舟护安澜——社旗县抗击“7·16”特大暴雨洪灾纪实

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杨银鹏 申鸿皓/文

716日,水位暴涨的潘河。崔培林 摄)

夕阳西沉,一道古朴的寨墙下,绿草茵茵,河水清浅,吸引了不少寻找夏日凉爽的大人孩子。如果不说明地点,很多人不会料到,5天之前河水暴涨,这里几乎形成危及20万人安全的“悬河”!

这是7月21日的社旗县城潘河之畔。该县“7·16”特大暴雨洪灾,一度牵动着国人的心。

洪水退去之后,一些问题仍然引人关注:平原地带,洪灾为何如此严重?危急时刻,群众安全如何保障?家园重建,如何才能有力有序?带着这些问题,大象新闻记者走进社旗进行了探访。

洪水印记触目惊心

7月21日,尽管洪水已经退去三天,但在一些受灾严重的乡镇,洪水留下的印记,仍然随处可见、触目惊心。

7月21日上午,受灾严重的太和镇金富庄村。烈日下,村外一条小河两侧,成片的玉米倒伏在地上,大部分已经完全干枯。村里的道路,仍然泥泞不堪。路旁几棵一人多高的柏树,树冠上挂着成团的干草。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泥腥味。家家户户,都在院中晾晒洪水浸泡衣物、家具、粮食……

(金富庄村民在院中晾晒家具。杜斌 摄)

金富庄村支部书记金胜义,指着村西的唐河说:“村北有一条堰河,村东还有一条王河,都汇入了唐河。三条河把村子围起来,非常容易引发洪灾。在我的印象中,1975年和2004年,村里都进了大水。这次和2004年那次洪水差不多,最深处接近两米了。”

不同于三面环水的金富庄村,周围并无河道的大冯营镇丁庄村,这次也成了重灾村。这个地方因为三天内降雨867毫米,超过了以前全年的降雨量,成为全国特大雨中心。

7月21日下午,记者在丁庄村部大院看到,几位村民正在晾晒被水浸泡过的小麦。村支部书记刘鲜芝告诉记者:“村部位置高,一点儿积水也没有。转移出来的群众,当时就安置在这儿。”

和村部一路之隔的丁庄自然村,却没如此幸运。几处倒塌的土坯房、贮满黑水的坑塘、一地烂泥的鹅圈等,都表明这里曾是一片汪洋。“丁庄以前从没淹过。这次雨太大了,用倾盆大雨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村子地势低,里面的水排不出去,外面的水还往村里倒灌。最深的地方,水都齐胸口了。”刘鲜芝心有余悸地说。

716日,洪水中的丁庄。申鸿皓 摄)

在潘河西岸的古寨墙上,赊店镇党委副书记薛建也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险情。

7月21日傍晚,他指着寨墙外侧一处用钢管、沙袋加固过的地方告诉记者:“当时,这里出现了15米长的滑坡坍塌,而且潘河水还在持续上涨,水位一度接近寨墙内侧地平面。寨墙是县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要是不能及时加固,一旦决口,县城20万人都得紧急转移。”

对于此次洪灾,社旗县县长关文波接受大象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雨大且猛是主要原因,7月14日至18日,全县平均降雨量501毫米,单小时最大降雨量148.3毫米,均打破社旗县气象记录。暴雨导致全县12条河流水位暴涨,潘河、赵河部分堤防出现险情,城乡内涝严重,部分乡村电力、通信中断,1万多名群众需要转移,情况万分紧急。

危急时刻义无反顾

险情集中出现在7月16日。但对很多社旗人来说,7月15日晚,就是一个不眠之夜。

金胜义回忆说,听着外面的雨声,看着微信群里的一条条汛情,他躺在床上根本睡不着,便不时起来到户外查看。

16日凌晨3点多,出村道路全部被淹,村子已成了孤岛。凌晨4点,金胜义让组长用警报器提醒群众,各家各户赶紧往楼上挪东西。凌晨5点多,太和镇政府派来橡皮艇,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最终将金富庄自然村的200多人,全部转移至村部、学校或扶贫车间等安全地带。

而在15日晚上8时许,刘鲜芝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当时,丁庄村部分区域开始出现一尺多深的积水,他赶紧到村里转了一圈,“侦查出一条安全的转移路线”。路上,他还看到有群众打着手电在积水中逮鱼,便大声制止提醒。回家后,翻看着微信群里越来越严重的汛情,他不敢合眼,就不停地给村干部打电话,让他们时刻关注各个隐患点的水情。

16日凌晨5时,刘鲜芝接到了村民张春香的求救电话,她被洪水围困在了家中。此时,雨大得睁不开眼,水深齐腰。“无论有多难,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决不能出现任何伤亡事故。”带着这份朴素的责任感,刘鲜芝立马联系村民王峰,用铲车分批救出张春香等29人,其中包括一名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婴儿。

16日上午9时许,洪水越涨越高,王峰的铲车已不能在深水中行驶。刘鲜芝立即向镇里汇报,镇领导和应急队员随即带着橡皮艇赶来增援。“你们都不熟悉水下的情况,我领路。”年过六旬的刘鲜芝一边说着,一边义无反顾地跳进洪水,用绳子牵引着橡皮艇进村救援。最终,丁庄村共转移安置村民37人。

刘鲜芝(中)在洪水中转移群众。申鸿皓 摄)

“县城防洪堤共有11道门、14个水闸,风险点不少。”薛建清楚地记得,16日凌晨2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第一次视频调度会,赊店镇党委、政府随即召开分析研判会,安排人员加强巡查潘河、赵河堤坝。

“当天夜里,县领导一共召集了三次视频调度会。防汛应急响应先提升至二级,很快又提升到一级。”薛建回忆道,“16日凌晨5点50分左右,巡堤人员发现水门口涵闸南20米处古寨墙滑坡坍塌。得知险情后,我们立即上报并组织人员、调度物资。最后,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现场指挥下,经过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县防汛应急突击队等1000多人连续奋战10小时,使用钢管200余根,填充沙石500余方,及时封堵加固了坍塌点,保障了县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16日,武警官兵在加固潘河堤坝。崔培林 摄)

关文波回忆道,他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待了一夜,省市领导也时刻关注着社旗汛情。16日早上八点四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和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等领导,赶到社旗现场指挥。群众转移、护堤抢险加固、防汛力量调配等7个工作专班立即成立,救援物资和人员迅速到位,专家队伍精准研判制订抢险避险措施,县乡村各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关文波表示,尽管这次灾情非常严重,但是通过提前防范、果断决策和周密部署,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县累计转移避险18000余人,“整体上没打乱仗,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家园重建全力以赴

据社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此次暴雨洪灾共造成全县51.6万人受灾,超过常住人口的90%;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0.9万亩,其中23.7万亩基本绝收,对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倒损房屋437间,严重损坏房屋545间。家庭财产、农作物、道路等直接经济损失,初步预计达10亿元。

丁庄村民在村部大院晾晒小麦。 杜斌 摄)

记者采访刘鲜芝期间,丁庄村部大院来了一拨又一拨人,有捐赠救灾物资的,有登记受灾损失的,还有邻里之间因排水产生纠纷要求评理的……

这是社旗县灾后重建的场景之一。洪灾过后,社旗县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上来。

在近日召开的社旗县防汛救灾工作推进会上,社旗县委书记张荣印强调,当前仍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坚决摒弃侥幸心理、麻痹心理,严格落实防汛工作机制和各项应对措施,迅速查找漏洞、补齐短板,继续抓好防汛工作;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做好核查受灾情况、消除风险隐患、修复受损设施、整治环境卫生和恢复农业生产等工作。全县上下要再接再厉,持续攻坚,确保防汛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编审:钟乾伟】

责编:焦广超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3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