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东红 通讯员 贺志勇
金秋八月,桂花飘香,也是无花果相继成熟的季节。9月6日,在平舆县东皇街蔡营社区,一处百亩无花果种植基地吸引不少前来采摘的市民,他们手提果篮,穿梭于无花果林中,选摘大个儿且较熟的果子。在该基地设在路边的摊位前,路过的群众也纷纷驻足购买,络绎不绝。

亩产3000多斤,市民前来采摘购买络绎不绝
记者走进该无花果种植基地,只见成排的果林有一人多高,枝条上每片叶子根处均有一果,自上而下,由小而大,不少枝条根处的无花果来不及采摘,已微微张开,露出果肉。几个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紧张有序的寻找熟果,将其“收入囊中”。
除了工作人员,果林中还有一群“红马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当地公益组织“星火志愿团”成员。据了解,该志愿团听说了蔡营社区无花果滞销的消息后,便组织团员集体前来采摘购买,用他们的力量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据星火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献勇介绍,他们从蔡营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王影处得到消息后就第一时间赶来,帮助合作社增渠道、拓销路,发挥公益组织优势扩大宣传,营造社会助农氛围,传播社会正能量。
“今年的无花果还是那么甜,我准备多买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周末再带着孩子来采摘”志愿者张玉杰边往纸箱里装无花果边高兴的告诉记者说。
采摘周期长,周边群众就业收入可观

据介绍,该基地无花果每年农历八月份开始采摘,可持续到十一月,采摘期长达两个多月,能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且收入可观。
“这几天,无花果熟的越来越多,我们一天一个人能摘了800多斤”蔡营社区高营村村民张美莲告诉记者,合作社按每斤0.4元结算,多的时候她能拿到一天300多元的劳动报酬,在家门口都挣到这么多钱,她很满足。
“她比较能干,当然也有体力稍差点的,最少的一天也能摘上400多斤,一天挣一百多块钱不在话下”该基地社负责人马保中说,“按照当地的收入水平,在家门口务工,这个收益还算可以。”

产业带动,助推乡村振兴。东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姚东云表示,除此以外,东皇街道整合本地特色的白芝麻、生姜等产业资源,还引进青皮吊冬瓜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坚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将来农业会更强,农村会更美,农民会更富。
受市场局限,酿酒储存资金压力大
“我们的无花果正处盛果期,每亩可产3000多斤,仅靠采摘和卖鲜果根本来不及”据该基地社负责人马保中介绍,表面上看卖的还不错,但比起产量鲜果市场还远远不够,因为无花果有个缺点,就是不耐保存、不便运输,本地市场又无法满足。
六年前,苦于鲜果销售的马保中心生一计,就是酿酒。据他介绍,通过加工发酵,可年产无花果白酒3万多斤,由于用无花果酿制的白酒具有口感好、不上头的优点,颇受欢迎。截至目前,由于该合作社酿造的无花果白酒销售有限,库存已达10万斤。
酒香也怕巷子深。马保中告诉记者,由于他们不善营销,随着库存的无花果酒逐年增多,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寻求合作,帮助其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