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曾岩 柳杨 易安琪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为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商城县观庙镇以党建为引领、以“支部联支部”为抓手,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创“妙手”、减“俗手”, 让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支部推动挖“痛点”
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时性和流动性,全镇整治工作进入瓶颈期,为疏通这一痛点,该镇党委以“支部联支部”活动为契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支部建设标准化、“支部共建共融”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年建设“三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
创新举办富有特色的“主题党日+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活动,组织县直单位党支部与全镇20个村党支部结对融合共建,采取观摩评比、交流经验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干群的积极性,凝聚共建共管共享的思想共识。
同时,县直各单位党支部不断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方面对所联系村给予帮助支持,实现互促共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目前,该县卫生健康委红十字会、县妇联机关、县委巡察办、县教体局机关等20个党支部到所结对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
党员带动攻“难点”
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村仍然存在空心院拆除后遗留的大量废旧砖块无法及时清运、残垣断壁清理不彻底、柴草、不必要杂物乱堆乱放等赌点难点问题。
为破解难点,镇党委充分发挥“网格+支部+党员+群众”联动效应,因村制宜划分91个网格,由网格长牵头,成立由县直各结对支部党员、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队长、村级环保主任组成的“红色管家”小组。
各小组以啃“硬骨头”,接“烫山芋”的勇气逐个攻破破旧庭院、断垣残壁拆除、垃圾死角整改、下水道堵塞、楼道杂物存放及小菜园等“顽疾”,彻底清理镇区主干道沿线的一些“污点”、“六堆”问题。
同时,各党支部有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党员干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引导群众积极配合、主动清理自家室内、房前屋后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宜居家园建设。
干群齐动出“亮点”
一花一木促振兴、一村一巷皆精品。为守正出新不搞“老一套”,全镇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60余名乡村干部、30余名群众代表3次到兄弟乡镇开展参观见学,走村入户学习先进乡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理清抓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具体思路和总体规划。
各村在参考好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结合本村实际,就地取材创“妙手”。桃园村在组内墙体绘制本乡风景彩绘、民俗诗词,部分组群众将分散在家中的废弃牛槽、水缸、石磨等老物件被收集在一起,经精心设计和综合利用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特色、亮点;张湾村创新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红黑榜”评选活动,敢于红脸出汗、奖惩得当;朱楼村部分群众自行将村组内闲置的瓦片、砖块铺设成特色花坛,将磨盘建成石桌石椅,并扎实做好面山绿化、道路沿线绿植花木栽植工作,切实做到村边麦浪金黄,村内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