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曾岩 高加林
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信阳市住建局靶向发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拿举措、出实招,多措并举提升行政审批窗口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营商环境更优、办事时限更短、服务流程更畅。

畅通“要素链”,全力争创项目落地最短时限
“以前做项目,不知道怎么下手,也不知道去找哪个部门。现在好了,从招拍挂到项目备案再到各部门审批,我们都享受到了‘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我们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跑来跑去了。”一名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信阳市住建局将“三集中三到位”全面落实,切实做到“应进必进”不留死角,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全面推行“受办分离”,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
该局通过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统一审批管理,先后研究出台60余件改革配套措施,全面构建“12+4+4”并联审批模式。对四个阶段分别实行一张表单完成所涉事项申请,优化项目办理。
深入推进“减、放、并、转、调”,精简审批环节。截至日前,已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之初的126项办理建筑许可全流程审批事项精减到55项、全流程审批事项材料从532项减少到292项,减免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施工图审查费用以及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完善“服务链”,全力打造项目审批最畅通道
信阳市住建局坚持做好“放、管、服”这篇文章,减环节不减责任、减费用不减服务、减时间不减质量,全面启动“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网通办、一章审批”,最大程度地利企便民,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将“事前审”改为“事后查”,对可以按照告知承诺审批的事项,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做出书面承诺,审批部门依据承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先后公布2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共涉及6个部门的25个事项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
实施项目审批“拿地即开工”改革,“拿地即开工”背后是相关部门将企业的“等地期”变为办件的“加速期”,极大地缩短项目的审批时间。项目立项后,企业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开展规划方案、施工图、消防、环保等技术预审工作,为企业早开工、早投产赢得时间。

针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服务帮办平台,抽调专人为重点招商新开工项目提供保姆式全程帮办服务,实施“绿色通道”服务,保证企业与政府审批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见面,限时办结服务事项。
做好审批服务,宜细宜实,市住建局组建建设单位项目申报微信辅导群2个,公布政务服务咨询电话3组,在政务服务大厅向企业发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指南,明确告知各环节提交材料、工作流程,让企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对企业咨询的问题做到答复“一口清”、“一次清”,确保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信阳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英多次下沉一线,深入企业和建设项目了解需求,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痛点、堵点问题。通过宣传引导、帮办代办、走访调研等具体办法,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全流程审批全部实行“一网通办”,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

优化“生态链”,全力构建项目管理最优体系
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同步启动“立废改”,制定《信阳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监组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压实“两个”责任,把监督市住建局党组落实好主体责任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参加重要会议、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查、下发提醒函、制发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住建局党组查缺补漏,主动整改。强化纪检组自身监督责任,制订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有效提升营商环境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建立“三项”机制,切实发挥“探头”作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同步报送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服务企业定期回访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台账化管理,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等系列务实举措,助力推动住建系统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目前,市住建局已建立13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责任清单,压实责任部门22个,明确工作要求30条。纪监组提醒谈话6人,函询2人,初核1人。
“下一步,信阳市住建局将充分发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牵头协调作用,深入现场、深入工地,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注重后续服务,对发现的堵点问题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专项协调推进会议研究解决。对上加强联系,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搞好协调,对下做好服务。一手抓现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一手抓后续政策创新完善优化,持续推进‘工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力争确保全年营商环境任务全面完成,以实际行动为‘美好生活看信阳’发展目标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