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归还后仍计费、莫名开通会员…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频现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外出时对手机的“电量焦虑”,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归还后仍在计费、莫名付费开通会员、好借难还等乱象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问题。

近日,部分景区内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10元、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引发关注,不少消费者质疑这种计费方式不合理。据媒体报道,消费者方女士在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扫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用了4小时9分钟被扣了50元,她认为“贵得太离谱”。

归还后仍在计费的问题也让一些消费者困扰。黄先生向记者反映,近日,他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大扶梯售票处租了个共享充电宝。“有最低电量能开机就还了,估计也就用了10多分钟。但账单显示,我是两天以后才还上的,最终扣费60元。”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的关注。7月24日,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示了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其中,两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因未在限期内将整改情况向市场监督部门报告,整改措施不力被公示。据报道,这两家企业出现乱扣费现象,受到多名消费者投诉。

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针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诉也非常多。截至7月27日10点,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高达19861条,涉及多收费、乱扣费、无法成功归还等问题。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他说,2021年,有关部门曾对共享充电宝进行行政指导,然而收效不大。熊超建议,相关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置效率,帮助消费者维权。尤其是针对投诉问题较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应采取限期整改、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威慑力度。

针对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质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共享充电宝收费价格虽由市场调节,但不能只想着提价,而服务质量跟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有做到既方便用户又资费合理,不让大多数消费者有被宰的感觉,才能走得更远。(记者 刘兵)

责编:王丽萍

评论5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何大力
0

莫名付费开通会员、好借难还等乱象频现

lily666
0

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象•相
0

刺客

春风和畅
0

贵得太离谱

打酱油
0

贵得太离谱

查看全部5条评论

工人日报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