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龚雪 章继军/文图

今年以来,信阳市平桥区政务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窗口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该区发展提供坚强的政务服务保障,树立了良好的“阳光政务平台”形象。

据平桥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亚非介绍,该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助推服务效能提升。中心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能力作风建设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效果明显。党建引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经验做法先后多次被各媒体报道。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落实。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窗口单位优化流程、提高质效的责任,更好的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该中心在区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局长坐窗口走流程”工作机制。通过“局长坐窗口走流程”,让政策的制定者、流程的塑造者,亲身体验流程“优不优”、效率“高不高”、群众“满意不满意”等问题,着力在解决政务服务“中梗阻”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最后一米”办事不再困难。今年以来,全区32个区直部门主要领导均以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坐窗口、走流程,通过亲身办、陪同办、监督办、跟踪办等方式,深入查找审批服务中的“痛点”与“堵点”,做到立行立改、真抓真改、实干实效,“零距离”抓好服务提升,满足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新需要、新期待。截止目前,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32个区直单位“一把手”坚持每月到窗口工作一次,共服务群众150余人次,办理业务10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有效推动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社会反响较好。
同时,为调动窗口单位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政务服务人员的监督,中心建立了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的“好差评”制度,增强窗口人员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各职能部门自建系统与省级“好差评”系统的技术对接,做好宣传推广,引导群众扫码评价,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提高主动评价率。目前大厅平板电脑、自助终端、动态二维码对接工作全部完成。今年以来平桥区共收到72576条评价,且仅有1条差评,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好评率达到99.99%,整改后好评率达到100%,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办事便利度。围绕“便民利企”的原则,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实体大厅布局,提升线下办事体验感。目前大厅进驻窗口单位32家、银行2家,办事窗口共计82个,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要求。政务大厅还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要求,全面实行“大一窗”综合受理服务模式,中心在一楼东侧分类设置四个“一窗受理”的综合服务窗口,改变了部门各自受理、独立办理、业务分散的现状,这也减少了企业、群众办事跑动的次数,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
同时,政务中心积极落实上级要求,不断提升线上业务办理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减少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到现场的跑动次数。目前,涉及全区32家职能部门的1431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录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事项管理系统。全区1431项业务办理项中,“马上办”事项1104项、“就近办”事项1332项、“一次办”事项1431项、“零跑动”事项1414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162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65%。
加强便民体系建设,优化服务模式。为方便乡镇、农村居民办事,平桥区以加快“双上双下”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截至目前,全区2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7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河南省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结合该区实际,目前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可办的政务事项为154项,村级可办事项为33项。
杨亚非表示,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重点做好各乡镇办、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政务服务指标提升工作、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业务开展工作等,进一步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