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光远 通讯员 聂建武 黄彦宾/文图
桑叶扶疏闭日华,蚕吐金丝映流霞。盛夏时节,位于新县沙窝镇吴湾村的桑树园内,株株桑树连绵成片,泛出滚滚绿波,桑树枝头,紫红的桑葚簇拥成串,散发浓郁果香。
(沙窝镇特色产业)
“产叶养蚕,产果增收,桑树浑身都是宝,而且咱当地林地面积广、光度强,也适合发展种桑养蚕,看着这些桑树,日子过的踏实。”新县创丝蚕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祖光说。
为鼓励蚕桑产业发展,让当地蚕农敢养蚕、会养蚕、能养蚕,沙窝镇多措并举,出台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针对种桑养蚕进行专项补助,同时,坚持走“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对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规避农民养殖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给乡民吃下了“定心丸”。
(沙窝镇特色产业)
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如今,沙窝全镇除在吴湾村建成占地10余亩的养殖基地,更是开枝散叶在全镇栽种桑树500余亩,在吴湾、曾畈等4个村建成桑蚕养殖大棚9栋,建成桑园500亩,桑葚采摘园30余亩,年产值达300万元,仅吴湾村就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蚕桑产业已然成为了沙窝镇群众脱贫增收的“聚宝盆”。
(沙窝镇特色产业)
育虾有“稻”,致富有方,沙窝镇不光产业发展有前景,油榨村种粮大户张贞学的“稻虾共养”模式也为当地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走进稻田,泥土混杂着水稻清香拂面而来,碧水绿稻掩映间,小虾时不时探出头来,泛起阵阵涟漪。
“虾吃昆虫,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光龙虾绿色能卖上高价,稻米高产同样也能卖出好价。”张贞学得意的说到。
据悉,种粮大户张贞学与镇合作总社签订合同,流转撂荒田地,以稻虾共养的新模式,实现了一田双收,年盈利可达15万余元,同时也带动集体经济组织的社员得到分红,实现共同增收的新局面。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沙窝全镇人民获益颇多,也间接带火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龙潭瀑布、白云揽胜、黑龙潭、宋冲古民居……独特的自然禀赋为沙窝镇朴店村富集了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一条条乡村旅游公路将一座座村落、一个个景点串珠成链,积蓄起开放型发展之势。
(沙窝镇特色产业)
据了解,朴店村以“桃花节”为依托,以自然人文景观为核心,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旅项目,同时结合镇域农牧产品,创办成立农家乐53家,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带动户均收入1000—5000元,有效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特色产业“钱景广阔”,县域经济“多点开花”。新县在振兴发展中,立足自身实际与自然禀赋,按照“特色农业,文旅结合”发展模式,抢抓县域乡村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狠抓特色典型培育,全面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经济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在乡村振兴中开启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