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冯晓玉 通讯员 杨恒战 张志超/文图
“看到这段文字时,或许我已经不在了!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临终前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等我去世了,求你不要立马解散田径队!让他们这期考完学,比过赛,再做决定,大概时间就是六七月份就结束了!” 在编写这条信息几天后,4月12日,王学随带着对学生的牵挂与不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
9月8日,封丘县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王学随被评为唯一的“优秀教师突出贡献奖”。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陈固镇邢庄小学校长冯利荣说:“王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能遇到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自制体育器材训练学生
1997年,贫寒农家出身的王学随从平原大学体育系毕业,分配到家乡封丘县陈固乡中任教,当了一名体育教师。
当时全县的农村中学基础设施普遍还很落后,尤其陈固乡的学校,体育工作多年来没有开展,学生体质很差,参加县里的运动会年年空手而归,没有拿到过任何奖牌。学校连个像样的体育器材都没有,可以说从零开始。
学校没有跳高用的海绵包,王学随就将家里的编织袋找出来,让母亲裁开再拼接到一起,缝制成一个大口袋,然后来到自家打麦场内,装满麦秸后再将口缝住,用架子车拉回学校,一个自制的“海绵包”就诞生了。
没有沙坑,他就自驾机动三轮车到黄河滩拉沙过来,回填到操场内挖好的方坑内。
可以说,凡是能自个造的器材都被他创造性地造了出来。但有些器材是再发挥聪明才智也无力造出来的,比如铅球,他就省吃俭用,从自己每月80元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购买铅球,工资不够用,又让妻子将结婚时的礼钱拿了出来。
拥有了最基本的体育器材后,王学随便全身心投入到了体育教学中,首先就是成立学校田径队,这当初在全县的乡村中学还是第一个。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总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操场上,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进行田径训练。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参加田径队只是出于一种好奇,训练不几天就感觉太累打退堂鼓了,甚至不想干了。于是他就骑着自行车逐家逐户地进行家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逐渐适应了训练。
也就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辛苦和用心就结出了可喜的果实来,在1998年的全县运动会上,陈固乡中就取得了很好的突破,在名次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乘胜追击,在1999年和2000年的运动会上,名次上升至全县第二。到了2001年,就达到了全县的顶峰,硕果累累。
在全县春季田径运动会上,陈固乡中包揽了女子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六个第一,又获得女子标枪、铁饼和男子标枪、铁饼、1500米、5000米六个第一,同时获得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如一颗突然引爆的炸弹,惊艳了封丘县的体育界。
拼命三郎,将数百名乡村学生送入高校
2001年,封丘县高级中学(简称“封高”)成立,县教育局的领导慕名专程去陈固乡中邀请他去封高任教,带头开展封高的体育教学工作。
他开始两边跑,忙完封高的体育教学后,又匆匆骑车回到乡下,开始陈固乡中的体育教学。
来到封高后,踌躇满志的他将奋斗目标定得更高更远了,此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在全县体育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把眼光投向了全市乃至全省的体育界。
来到封高的第一件事也是及时组建了校田径队。起步依然很艰苦,由于操场还没建好,王老师就在距离学校不远处的一片荒地上,规划了一个临时的跑道用于训练。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一年四季,清晨、夜晚,寒假、暑假,他从未轻易放过任何一天的训练,特别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清晨五点多钟,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刺骨的寒风袭来,手冻得针扎似的疼痛。但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依然风雨无阻地准时到达操场,带领队员开始一天的训练。
为了给自己充电,他自费订阅了各种体育杂志,足有一千多册,这些杂志让他一直了解到外面的前沿体育信息。
为了便于教学,他自费七千元购买了摄像机,将学生训练时的镜头录下来,然后再回放给学生看,以纠正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错误动作,而他当时的工资才六百元钱。
每天的生活轨迹多是从家到操场,然后就是从操场到家,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
学校的家属楼建好后选房时,他选择了层数较高的四层,而且还特意选择了邻着学校操场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登高望远,在家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学生在操场上的一切。
有一次,他患上了严重的风寒,医生要求在家好好背风,但他总时不时地将窗户打开,将脑袋探出来观察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学生。他妻子看到后千叮咛万嘱托劝说将头缩回来,他固执地说:“体育就是我今生的事业,即使死也要死在操场上!”
流泪播种必将含笑收获,他所带领的封高田径队代表封丘出征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也一举拿下了新乡市全运会田径组金牌总数第一名、新乡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县区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每年全市的混合组冠军都会被他的团队稳稳摘下,一保持就是十七年。
他代表新乡市体育局多次参加全省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也多次拿下冠军,他培养的学生曾有60人次获得省级成绩前八名,先后有200多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十余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2010年,带领团队出征全国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队员李庞帅摘下全国三级跳的冠军。李庞帅因为在体育方面的卓越表现,2012年被清华大学体育系录取,成为第一个从封丘县体育专业走进清华大学校园的学生。
时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的巫兰英女士一次来新乡调研工作时,专程来封丘一趟,面见了王学随老师,建议他朝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荐优秀的体育生。
巫兰英女士是中国射击运动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的河南运动员,担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又是中国第一位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高等学院院长。
近些年来,王学随来时所带领的队员考入本科院校的多达数百人,其中仅仅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就有63名,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知名体育院校都有他学生的身影。
严师慈父,谱写不寻常的师生情
2021年9月23日,王学随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已经晚期。
学生赵永飞得知王老师被查出癌症的噩耗后,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请了假,陪着师娘一块儿照顾他最尊敬的师长。看病,住院,取药,办手续,跑前跑后……一照顾就是大半年时间。
“我们之间的师生情,你是不了解的,在我心中,他不仅是严师,更是慈父……”赵永飞流着泪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若错失了对恩师的最后陪伴,我将一生不能原谅自己!”
学生的这种感情,也来自于王学随对他们的付出。
田径训练是一项高强度、耗体力的运动,尤其对于这些正在长个子的高中生来说,经常会有队员吃不饱,或者不到饭点就饿了。
为了给学生补充营养,他自掏腰包买来豆浆机给学生榨豆浆喝。训练结束后,还隔三差五地带着队员们下馆子。
而让学生们最难忘的就是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回族乡买些羊肉回来,然后在操场上支起一口大铁锅炖羊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野蛮其体魄”。
待训练结束后,肉也炖好了,队员们一起拥到大铁锅周边,就着热腾腾的烧饼吃羊肉、喝羊肉汤……这种场景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对于队员来说,都是多么快乐、美好与幸福。
“上大学后,有次教练去学校找我,一边说话,一边塞给我500块钱。”学生马绍帅说,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教练想法设法鼓励、帮助我。
王学随老师的妻子孙宝敏说,这么多年来,每次上班从家里出来时,都要看一看有没有可以带给学生们吃的或者喝的。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常给他们买运动鞋或者运动服。他心里装的总是学生,而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
初到郑州看病时,因疫情防控的原因,一时住不上院,赵永飞和几个师弟就在医院附近给老师开了宾馆。
“学生对于自己亲生父母也无非如此了!”王老师的妻子孙宝敏说:“自他患病后,若不是学生的陪伴与支持,我早就崩溃了!”
在他被查出癌症晚期后,他依然不愿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体育训练工作,由于需要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训练,只得请他已经大学毕业在县职业高中担任体育教师的学生徐颜丽暂时替他训练。从医院回来后,只要身体许可,他都会来到操场上陪着学生待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
随着病情严重,他常处于昏迷的状态,时长被病痛折磨的烦躁不安,甚至不能自控地拔输液管子,陪伴在他身边的妻子孙宝敏只得将一团纸塞到他手中哄骗说:“这是你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你要保管好!”结果他就会瞬间安静下来,口中还喃喃自语说“好!我保管好!”
化疗开销很大,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工薪阶层的小家庭不堪重负,他的学生不但陪护他,还拿出了一部分医疗费。2021年腊月二十八,前几届的十余个学生凑出十万块钱为他养病,就像上学时候,他拿出工资贴补学生一样,真挚的情感中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
最后的遗言,挂念的仍是学生
“看到这段文字时,或许我已经不在了!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临终前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等我去世了,求你不要立马解散田径队!让他们这期考完学,比过赛,再做决定,大概时间就是六七月份就结束了!” 就在他编写这条信息几天后,4月12日,王学随带着对学生的牵挂与不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王学随生前的最后一条信息,成了他今生的遗言,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考虑的还是学生。
“这么多年了,作为他的妻子,说句实话有点恨他,有时也不能理解他,可以说为了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的家庭都舍弃了。”孙宝敏流着泪说:“不过自他生病后,看到学生带他在郑州、新乡、封丘来来回回寻医治病,看到学生对他的陪伴,看到学生对他的感情,感觉他这辈子也值得了,也理解之前他所做的一切了!”
“春节前腊月28聚会时,记得教练说他想去新疆看看,想去成都和重庆看看。”学生吕瑞卿说,因为那里有他从封丘这个小县城放飞出去的学生。
“学随同志具有优秀的个人素养,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业务扎实。”封高校长杨秋峰说,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一个教育工作者学习。
对普通人来讲,有几个荣誉,就很值得满足了,而王学随来说,荣誉太多,以至于他自己都记不住了。
“优秀辅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等,他一年有时候拿四、五个奖,很多荣誉证书领来后,被他很随意地放在办公室的一角,结果时间久了,又弄丢了
在王学随2001年写的一份《个人材料》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用心血和汗水,在自己的这片小天地中默默耕耘着。虽然我也赢得了一些荣誉,对于我的工作,我从不奢求太多的物质回报,但我会为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理解而自豪。在教育战线的行列中,我只是其中极其普通的一员,从事体育教育,是我今生无怨无悔的选择,我愿将我满腔的热忱,献给我深爱的工作,将我所有的爱,献给我深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