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素云 通讯员 孙海洋/文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8月19日,河南省原阳县官厂镇柳园村水稻种植基地,娄宏杰、熊云萍二人正在组织人员将刚繁育一个月的蛙苗投放稻田。青蛙吃虫取代农药灭虫,蛙粪育肥稻田,稻蛙共养,亩产收入过万。
自2018年开始,娄宏杰和熊云萍二人开始探索稻蛙共养模式,在当地政府、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支持下,发展水稻种植面积1070亩,全部实行稻蛙共养模式,先后申请了原阳县美达农牧专业合作社、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并注册了“鹭鳝稻香”大米品牌商标。被河南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原阳大米协会三大农业权威机构评为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被新乡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稻蛙共养主要是采取“田中种稻、稻下养蛙”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实现一季双收。蛙在稻田歇息捕捉害虫,同时反向给水稻提供所需的生长养料,不施化肥节约种地成本,不打农药节省人工成本,稻米生态又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水稻真正成为绿色农作物。
熊云萍掐指算:“每亩田产稻谷900多斤,产蛙近500斤,大米价格每斤6到20元,蛙每斤20元,每亩稻田轻松实现收入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