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宋明增 通讯员 王强
有这样一群人,不论盛典还是灾难,不论黑夜还是白昼,每个需要伸出援手的地方都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他们用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完成奉献的传递,将辛勤的汗水化成笑容。他们选择逆风而行,坚定地履行职责,疫情的阴霾之下,他们远离家人,奔赴战“疫”前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九三学社逆行者。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不是枪林弹雨,但也是毒瘴重重,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周大白的身影,周大白是谁,他是濮阳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周志锋,他是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骨盆髋臼学会委员、肩肘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濮阳市委员,濮阳市健康教育宣讲团讲师。他是病患心中的好医生,他是医疗团队里的好同志,他是群众身边的活雷锋。

临危受命 率硬核团队赴战场。五月,本是春暖花开,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使整个濮阳蒙上阴霾,4号凌晨四点,医院指挥部电话打来:“志锋,去医疗支援队17大队当队长,协助振兴社区进行全市核酸采集”,“什么时候去”,“现在”,“好”,不容考虑,立即出征,带领濮阳市人民医院第17大队8名医护人员连续8天日夜奋战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线。
不计危险 冲锋在前。有一天,接上级通知,红码人员居家隔离,上门入户采集,周志锋告诉同行人员,尽量减少交叉感染,于是他自己穿上防护服,让人把所需要的东西用胶带困在他身上,捆扎完毕后,社区大姐说看你这就像背着炸药包上战场一样,周志锋说就是真的炸药包,咱也上啊,一句质朴的回答让社区大姐和志愿者们感动到落泪,他只考虑怕别人交叉感染,从不考虑自己面对病毒危险,一位群众问:“大夫,我们特别想知道您叫什么名字”,“我叫志锋,同志的志,雷锋的锋”,一句答话,小区的院内回声阵阵,群众都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志,活雷锋。
国难当头,忠义难两全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周志锋会带着妻儿来一场计划中的旅游,他曾对妻子说:“这次等儿子放假,我们马上就走,说啥也不能再对儿子食言了”。这是工作16年来仅休过两天假,从未带妻儿去旅行的周志锋心底的决心。以前也曾计划着带孩子出游,可每每被工作打断,以至于上六年级的儿子一脸“鄙视”地对他说,不要和我谈旅游,等我们真去了再说。果然,这次又食言了。儿子五一刚放假,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大队的指挥人员,作为群众眼中的周大白,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防控工作。每天传达疫情防控精神和具体措施、物资调配、人员调动......千头万绪的工作让他忙得废寝忘食。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为其笃行方显珍贵,周志锋是千千万万个一线医护防疫人员的缩影,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甚至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甚至没有多少群众见过他们的面容脸庞,可正由于这些医疗战线的卫士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才守得一方群众的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