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君晓 通讯员 张旭长 文图
7月24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的一处果蔬合作社内,几位老乡正忙着分拣装箱新采摘的油蟠桃,合作社负责人张学周则忙着电话通知老主顾们上门取货。这是果园内今年成熟的第三批桃子,早在半个月前就被近郊市民订购一空。
现年49岁的张学周曾是低保户,现在不仅靠果蔬种植成了当地出了名的致富能手,还是周边上百家果木合作社的技术顾问。
2006年,张学周在一建筑工地务工时,因支架坍塌,双脚踝骨粉碎性骨折,医学鉴定为终身残疾。只能靠轮椅出行的张学周,成了靠政府救济生活的低保户。
“虽然双腿不能行走了,但我还年轻,不能当一辈子低保户,要找点事儿干。”张学周告诉自己。当年,创业技能培训进乡村,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学到不少果木种植知识。在专家的指导下,张学周承包了10余亩土地,和父亲一起专心种植起晚秋黄梨和软籽石榴。
由于双腿不能行走,张学周只能坐在轮椅上为果木锄草、施肥。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书本恶补种植知识,白天再把这些知识用到实践上,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张学周就打电话向农技专家请教。请教最频繁的时候,一个月的电话时长达到上千分钟。
考虑到张学周家经济条件差,果树苗到了追肥的季节,农技专家劝他施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化肥,但张学周坚持施用有机肥。
“我经营果园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把它当成自己下半生的事业,我要用品质去赢得顾客。”张学周说。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摸索,张学周果园窝棚的箱子里竟堆放了上百本被翻得纸张发毛的专业书籍。果实成熟了,父亲骑车到市场上摆摊售卖,由于管理得当,张学周家的水果品质高、口感好,总是第一个卖完。时间长了,很多顾客要了电话和地址,专门驱车到园子里购买。从2010年起,张学周已经不需要外出销售。
更让人惊喜的是,由于张学周每天不自觉地锻炼足部,他的双腿竟于2011年开始基本能够行走。
由于双腿奇迹般的站立起来,张学周劳动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干脆就在果园里开辟了块试验田,摸索起桃树的种植培育技术。到2017年,张学周接连培育成功了水蜜蟠桃、油蟠桃等5个品种的桃子。这些桃子错时成熟,产期从6月一直延长到11月,产量大幅度提升。同年,张学周流转土地30余亩,规模化发展起桃树种植产业。
靠着自己的执着与勤奋,张学周产业越做越大,而周边群众也纷纷前来请教致富经验。张学周总是结合实际,现场传经送宝,帮种植户培秧育苗,并带动200余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如果我当初认为自己不行了,那么就永远没有站起来的希望了。”张学周说,既然挫折不可避免,就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只要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下去,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大象新闻平顶山中心新闻热线:0375-3880000 投稿邮箱:dfjbwjs@126.com )
大象编辑:徐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