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洛阳 > 正文

洛阳海神乐由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探索

来源:大象河南2022-12-26 12:52:06

收藏 打印

笙管乐在洛阳民间也有称管子乐的,是以管子(古称筚篥,从西域传入中原)作领奏器乐,伴以笙、笛、箫、琴及打击乐等器乐组成乐队进行演奏的音乐形式。笙管乐曾在宫廷、官府、民间社会广泛存在,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音乐乐种。

千年古都洛阳,历史上是笙管乐的繁盛地区。新中国建国之后,洛阳笙管乐,得到政府及学术界、特别是音乐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学术界对洛阳笙管乐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叫法,一种称作“洛阳十盘乐”,另一种叫“洛阳海神乐”。

“洛阳十盘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叫起来的,中央音乐学院潘国强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及,并作了详细说明:十盘指的是十音云锣,说明了云锣在乐队中的地位以及丰富的演奏特色。

“洛阳海神乐”出处是195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河南民间音乐与舞蹈》。书中提道,“海神社”的起源相传是黄河两岸居民,害怕黄河泛滥,为了敬奉河神而成立的。后来群众结合春节前后的文艺活动逐渐发展,直到现在龙门东西一二百里内几乎村村都有。

洛阳笙管乐历史上就有多种叫法,在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楼子村,族上传下的管子乐社,名字叫“景华海神社”,老一辈对这种古乐都称作“海神乐”,对其广为称赞。

“那几天真是被海神乐迷住了,一天不看都不行!”崔太庆接连观看了几天演出,不由感叹。为此,他专程乘车三十多里路,到景华海神社捐出了祖传的海神乐乐器管子。年过九旬退休老人张根有,自幼随家乡海神社活动过,跟父辈学过海神乐工尺谱。他不仅把家藏的十几首海神乐工尺谱捐给了景华海神社,还在社里不厌其烦地教授海神乐工尺谱。这些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海神乐在洛阳人的心里,有很重的份量,深刻的记忆和深厚的感情!海神乐唤起了洛阳群众的美好记忆,打动了大家的心! 

把笙管乐叫做海神乐,反映出的是洛阳前辈乐人极其富有的智慧与创造性。海神乐来源于宫廷,由宫廷向民间转移可以看作是音乐史上少有的逆向转移。乡民将其持久传承可谓是音乐史上的奇迹,民间文化的骄傲,值得后人敬仰与赞叹。

洛阳海神乐的叫法和河洛文化中的核心理念——礼乐文化有关。礼乐观念在洛阳基础雄厚,影响深远,根深叶茂,即使在乡间百姓之中,也是如此。洛阳海神乐,传承了隋唐燕乐的精神和灵魂,不把音乐演奏,视为单纯的艺术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为礼制服务。

笙管乐到了乡间,乡民便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幸福、人人吉祥。因为有了礼乐观念的介入,洛阳海神乐,就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组织,而成了有生活理想与人生信仰的社会文化形态。所以,天下笙管乐虽多,但因洛阳海神乐加入了独特的文化信仰,就和其它笙管乐有了不同。洛阳海神乐也因为与乡民命运与共、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活力旺盛,声势巨大。

《河南民间音乐与舞蹈》一书记载洛阳海神乐的盛况时说,偃师槐庙会、龙门关帝庙冢正月十三大会,都有业余艺人参加吹奏,有时多至几百人,分几十处演奏,一二百里外群众都赶来听。还有像三月三、四月八、四月二十八、七月十五这些节日、各地的庙会,业余的艺人也都去吹奏应礼。在春节或二月二,三五个或几十个农民聚在一起,吹奏管乐,同村里人一起娱乐,这种现象也很普遍。

如今,如何传承发扬洛阳海神乐,有以下三点建议。

1.提高水平,为其尽快达到“国家一流”非遗项目标准而努力

如今,“景华海神社”是省级非遗项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极大发展潜力。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具有文化特色明显、历史影响巨大、现实意义重要的特点。

近年来,”景华海神社”曾先后演奏到洛阳、郑州、西安、合肥、台湾、北京等地演出,广受欢迎。历史上,‘‘景华海神社“的演奏水平在洛阳一带也是名气远播。该乐社的海神乐器工匠众多,管子、笙、笛、琴等器乐,全是本村制造。笙的制造更是在洛阳一带有名,洛阳半数以上用笙皆来源于此。

政府和民间应看到洛阳海神乐的文化价值,加大对其保护和支持,促进长远发展。

2.早日实现由自娱自乐活动方式,向更为开放的组织类型转化

“景华海神社“的发展,不断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多次受邀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从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做出了社会贡献,增大了社会知名度、美誉度。

但要从文化知名品牌高度去衡量,却又可看出“景华海神社”的发展还是显得有点迟缓,存在许多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景华海神社”处于自娱自乐活动状态,不能满足大型文化活动的需要。

此外,“景华海神社”所在地楼子村,文化底蕴丰厚,诗、书、画、乐、摄影、戏曲、舞蹈、面塑、纸扎、洛阳水席等远近闻名。以洛阳海神乐作为龙头项目,带动其它,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乡村文化旅游中心,优势明显。政府应加大洛阳海神乐保护力度,将其打造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

3.发扬洛阳海神乐在弘扬隋唐洛阳文化中的带头作用

“景华海神社”所在区域,洛河之南,伊、洛两河之间,隋唐时是洛阳的城市功能区,无论经济、文化、交通、居住等条件,都首屈一指。

隋唐时期,洛阳城东一带,是一个风光秀美、地杰人灵、热闹繁华、闻名于世的好地方。当时的“城东桃李”景观,曾迷醉无数文人游客,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希夷等众多诗词名家,都为它倾情赞美;玄奘、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大批名人学者,在附近居住生活过,许多寺庙道观、王公大臣府邸建在此区。

这个地区蕴藏了千年古都太多的洛阳标识、洛阳故事、洛阳记忆,等待着今天的洛阳人去发现、去开发。作为隋唐城东文化的遗留,“景华海神社”是重要的非遗项目,理应倍加珍惜,让它价值重现、光彩焕发,重新声名远扬、大放异彩。

(河南省戏曲评论家 郭光宇)

                          

文章关键词:洛阳,海神,文化,&rdquo,&ldquo 责编:郭帅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