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洛阳 > 正文

非凡十年 出彩洛阳丨西工:人均GDP近1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8年领跑全市

来源:大象河南2022-09-15 11:39:55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韩露/文图

9月14日下午,记者从洛阳市“非凡十年 出彩洛阳”喜迎二十大系列新闻发布会主城区专场了解到,十年来,洛阳市西工区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大步向前。

西工区委书记王进介绍, 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539.1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总量居全市第二;人均GDP近15万元,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8年领跑全市,区域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城市区前列。

这十年,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更加完善。 西工区坚持内外兼修、建管并重,群众出行更畅通了。全区交通路网内畅外联,仅2019年以来,就新建提升道路91条,以王城大道快速路、地铁1号2号线为代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构建,洛阳火车站百年老站旧貌换新颜。

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9年以来,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580个,任务量居全市第一,目前已改造提升302个,惠及居民17.5万人,明年将全面完成;率先在全市蹚出小区加装电梯的“新路子”,今年已累计加装80部,年底前将达到150部,更多群众享受到了“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

聚焦科技创新,风口产业加速集聚。成功获批“郑洛新”自创区洛阳片区辐射区、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成洛阳信息科技城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68个;培育省级创新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市级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团队总数居全市首位。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创新载体、主体等方面全面发力,设置3000万元专项资金,洛阳智能科技产业园、西工硅巷等相继投用,使用面积将突破25万平方米;不断深化与中科院计算所、自动化所、天津生物所、北师大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合作,今年正在推进总投资1181亿元的重点项目255个,仅洛阳智能科技产业园就成功入驻寒武纪、大鱼视觉等“高精尖”科创企业28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聚焦商务强区战略,服务业优势全面巩固。“一区、两带、六圈、七街”服务业发展格局日益完善,特色商业街区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十强”,王府井、新都汇等加速向“沉浸式”消费场景转型,建业凯旋广场、三维友邻中心等建成投用,丹尼斯大卫城有望今年春节前后正式营业,“西工转转”品牌全市叫响,“坐地铁逛西工”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聚焦工业强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西工经开区获批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引入了正大食品、华荣生物等一批领军型企业,打造了一拖产业园、凤凰谷产业园等一批载体项目;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三大改造”全覆盖,“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00余家、贯标企业6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级智能车间(工厂)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智能装备、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聚焦文旅强区。“历史文化游”“都市商务游”“红山生态游”三大文旅板块协同发展,西工兵营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获评国家4A级景区,红山欢乐谷获批省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周王城南广场完成改造提升,西工小街等特色文旅商业街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打卡地。

文章关键词:&ldquo,&rdquo,西工,全市,洛阳 责编:郭帅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