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搜索
消息
发布

济源有个七旬老党员手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侯国彬 通讯员 燕欣欣/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济源市承留镇南杜村,见到周吉合时,他正端坐在书桌前手拿毛笔挥毫泼墨。在他面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被翻开至141页。

周吉合嘴里默念着书上的内容,然后一笔一划地用小楷字体誊写到面前的一卷宣纸上。他表情严肃,写出的字工整娟秀、苍劲有力。

周吉合今年70岁,曾担任过南杜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平日里酷爱书法,一有时间就会在书桌前写上几笔。

作为一名老党员,周吉合一直对党有着很深的感情。6月初的一天,朋友送给他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他如获至宝。

起初,只是翻看,看了几页之后,周吉合决定用毛笔手抄整本书。

“党的二十大正在召开,我没有什么能献给国家的,便想着用这种方式献礼二十大。”周吉合说,在他看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虽然分好几个篇章,包含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内容,但是每一个部分都与群众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老党员,要把这些内容铭记于心,而相较于阅读,手写记得更牢靠,理解得也更透彻。”周吉合说。今年6月至今,不管每天多忙,他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来抄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在周吉合看来,抄写这本书,必须要静下心来,否则,一方面影响字体工整、容易抄错,另一方面也记不住书上的内容。

“这不是在干活,不能图快,抄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把这些内容抄写到纸上,还要记在心里。”周吉合说,从6月初至今,20米一轴的宣纸,他抄了将近5卷,记者看到书本抄到了第141页,他从来没抄窜过一句话,字也很少写错。

起初开始抄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时,周吉合的一些朋友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过段时间就放弃了,毕竟“抄书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朋友的打趣,周吉合并未放在心上。他静下心来,将抄写这本书变成每天都要做的事。由于年事已高,周吉合的视力不如从前,书本上的字看起来有些吃力,每写一会儿就得让眼睛休息一下,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下笔的字更是精雕细琢。

厚厚的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全部一笔一划地用毛笔抄写,每分钟只能写三四个字,一个小时下来,周吉合常常觉得手腕酸困,但是他的心始终觉得充实和满足。

事实上,这不是周吉合第一次用毛笔抄写书籍。202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抄写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约1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全部用小楷毛笔抄写,他抄了6个多月,只毛笔就写秃了5支,右手无名指上也磨出了硬茧。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值得。

“孩子们都成家立业,我也退居二线,平常空闲时间比较多。”周吉合说,以前他常会跟老伙计们打麻将打发时间,开心是开心,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开始抄写书籍后,他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周吉合面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上,记者看到上面每一篇章都有周吉合做的标注。周吉合说,抄写这本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他立志将这本书全部抄完。


大象新闻(济源)热线:18638904468

编辑:吴战通

责编:吴战通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大象河南

TA的热门作品
    大象热搜
    换一换
      0
      0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

      • 登录注册
      • 帐号密码

      服务

      • 客服中心
      • 新闻中心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

      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5758号-8 豫新网备[2006]51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60512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 邮编450008

      首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