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象河南2022-09-23 11:11:38
大象新闻记者 张晚璐 通讯员 汪丽娜 冯煜川
“目前,我们村党员干部非常负责任,村庄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宽裕、平安幸福,这都是‘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功劳,我也要为我们村争创‘五星’支部出一份力。”9月19日,淇县高村镇万古村村民肖香连说。
在淇县各个村庄,随处可以感受到争创“五星”支部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加入创建工作中,绘就了一幅幅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淇县县委高度重视,准确把握省委、市委对“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重要定位,将“五星”支部创建融入“组织力提升行动”,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动员群众、干事创业的职责,构建精准明细的责任体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组建“1+10+4”工作专班,整合29个职能部门力量,构建联动协作的工作体系;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制定“1+2+10”实施方案,明确10个大类183项子任务,构建机制健全的目标体系;融入先进经验培育,持续做好“明星党组织书记”评选、“头雁领航”工程等工作,构建正向激励的表彰体系。在此基础上,淇县先后6次召开创建工作培训部署会,印发500余份“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手册,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县级观摩等活动,稳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我们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的一号工程来抓,对标五大振兴,实施五大任务,以‘四个融入’构建‘四大体系’为抓手,始终坚持把抓落实、优品质作为核心标准,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良好态势,为推动‘品质淇县’建设开创新局提供坚实的保障。”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说。
盘活红色资源 塑“五星”创建品牌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让我们基层的一些日常工作更具体化、清单化,只要我们的日常工作做得很扎实很到位,那么‘五星’支部创建就水到渠成了。”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光说。
近年来,淇县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成功回引78名“头雁”回村任职,带领党员群众发家致富,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带头人,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徐光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他的带领下,大石岩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工作重点,整修村里道路、清理河道、挖深水井、修建停车场、改建服务区等,从大山深处,硬生生“抠”出来一所总投资1.3亿元的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培训基地,先后建成了培训楼、住宿楼、红馆等10余个项目,形成了文化区、教学区、生活区、拓展训练区等4个功能区域,开发了总长18.8公里的4条体验式红色旅游线路,形成了“看红馆、听红歌、登红山、游红街”的教学环线。
如今的大石岩村,13面红旗迎风招展,红馆、红街交相辉映,红色元素覆盖全村,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化成效初步显现,每年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团队500多批次、游客2万多人次,昔日深度贫困的山村蝶变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正在由愿景变为现实。
大石岩村还获得了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性乡镇(街道)党校、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如今,和徐光一样的“头雁”,正在以更开阔的思路、更丰厚的资源、更无私的奉献、更充足的干劲集聚在基层,头雁齐飞、砥砺奋进的工作格局正在淇县慢慢成型。
强“制度治村”之方 提“五星”创建之效
干净平坦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优美宜居的环境……走进卫都街道黑龙庄村,村容整洁、景色优美,崇尚文明、美丽和谐的新风扑面而来。
黑龙庄村之所以能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根源在于将制度治村作为制胜法宝,这也是创建“五星”支部的一个先进做法。
淇县多个村庄和该村一样,采取了人居环境管理积分制度,每月由卫生评比小组对每户进行积分评比,积分不仅可以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还是评选最美党员、最美村民、五美庭院的基础标准,大大激发了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
“我们村用短短3年的时间,就转变为和谐、幸福、美丽的村庄,我感到非常自豪。”黑龙庄村村委会委员袁露露激动地说,他们村将每月16日定为党员义务劳动日,全体党员在当天身着红马甲,扛着锄头、铁锹到村内的桃园、背街小巷等地集中开展劳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村还开展“卫生评比前三名”“最美卫都人”“好党员”“好乡贤”“好媳妇”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由500多名村民参与投票,不断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和获得感,群众自然而然为“五星”支部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县乡村三级的通力配合下,淇县上下正拧成一股绳,以勇争一流的志气、攻坚克难的豪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分层级有序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大干快上、提速创“星”,建强基层堡垒,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提速。“今年,我们引进了投资300万元年出苗3000万株的脱毒红薯种苗培育基地项目,集脱毒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切实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现在,我们争创‘五星’支部更加有信心了。”黑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关保说。
做群众信任的“当家人” 争当全县标杆示范
“每年村里都会替我们交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费用,我们对村里可满意了。”谈到“五星”支部创建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桥盟街道桥盟村村民李富强笑着说。
村民交谈中透露出对村“两委”干部的高度信任,一方面是村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改造破旧厂房等,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其中一大部分被用来给村民谋福利;另一方面也与村里开门对账分不开。桥盟村把每月1日作为公开对账日,敞开村委会大院大门,欢迎成年村民到场核对任何一笔收支。在一次对账中,一名村干部由于没能当场说清楚一个灯泡的下落,直到调查清楚后才审核通过,从此,“一个灯泡也不能少”成为全体村民坚守的底线。
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淇县各村拉高标杆、主动作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立足特色,发挥优势,争当全县标杆示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桥盟村村民对村“两委”干部的充分信任,让该村的“五星”支部创建之路变成了坦途。今年年初,桥盟村谋划实施了投资500余万元的钢材物流园和投资2100余万元的养殖小区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还新建了康乐、孝德、崇信等5个特色街心文化游园,彩绘文化墙,种植玉兰、樱花、石榴等树木共1.1万余棵,打造两季见果、三季见花、四季见绿的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美丽新农村。
“双绑”促“双赢” 做强“产业兴旺”大文章
灵山街道赵庄村紧临淇县古灵山景区,又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风景、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依托资源禀赋,赵庄村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一个省级贫困村转变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明星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争创之路。
“在去年洪灾中,我们村虽然受灾严重,但是生命力旺盛,赵庄村将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赵庄村第一书记张伟在介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动情地说。
为了实现“产业兴旺”,淇县将村庄发展与乡村旅游等有效结合起来,厚植文化底蕴,留住乡愁记忆,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支撑。赵庄村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党建引领下,赵庄村培育了龙头企业——河南赵庄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双绑”机制(农户绑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户旅游产业全覆盖。因此,尽管去年受灾严重,但是赵庄村迅速投入恢复重建中,如今不仅重现往日场景,而且引进雾森系统、光影秀等,提升美丽乡村的颜值,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目前,赵庄村共有乡村旅游餐位600个,建成6家星级乡村度假客栈,乡村旅游住宿总床位数达到200多个,打造拥有600个餐位的小吃街,建成高空飞船、七彩云梯、七彩滑道、峡谷飞车、蹦床乐园、水上玻璃滑道、高山滑车等娱乐项目,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20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双丰收。
凝聚群众汇聚磅礴力量 激发乡村治理“源头活水”
“我们村虽然定了‘四星’支部,但是,我们村的干部群众都憋着一股劲,要争就争一流、要创就创‘五星’支部。”高村镇万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继华说。
在创建“五星”支部时“跳起来摘桃子”是淇县多个村庄的选择,各村纷纷对照标准,找准差距,补短板、谋创新、求突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和组织保障。万古村建立支部创“五星”分工表,全村人人有分工、人人担任务;推行网格化“12581”管理模式,充分调动20余名网格员和44名党员的积极性,每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夜间值班巡逻等事务,护佑村民平安幸福。
今年8月,万古村设置了“十星户”,分别为新风星、致富星、环保星、学习星、公益星、卫生星、勤俭星、和睦星、诚信星、守法星。该村在每月的党支部主题党日开展“一月一星”评比活动,邀请老党员、网格员、群众代表对村内小组家庭开展星级评比,同时落实星级奖励机制,一颗星可获得村集体奖励10度电,既激发了群众得实惠的创“星”热情,又让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以奖代管的方式分到村民手里。
现在的万古村白墙黛瓦、院落整齐,荷塘霁园垂柳依依,牡丹园风光旖旎,成为“长青万古”特色文化村。
“在开展‘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我县目前涌现出了高村镇思德村、西岗镇江屯村、北阳镇水屯村等一批新的典型村,在全县形成了‘五星’支部5个、‘四星’支部12个、‘三星’支部44个的创建梯队。”淇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学良说,“下一步,我们要倒排工期,细化创建台账,按照时间节点,项目式、清单式推进,高标准开展、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五星’支部让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一个大的提升,形成淇县的特色品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