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谷艳敏
目前,河南郑州公交车数量已达6300多台,形成了“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线网。“走街串巷”的社区巴士,因身形小巧、灵活等特点,成为微型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交线网末梢形成有效补充,提升了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据了解,郑州自2017年元月开通第一批社区巴士以来,社区巴士线路已开通59条,车辆达750余台。

( 社区巴士整齐排列在公交场站)
社区巴士很“巴适”
“去附近菜场虽说不远,但现在家门口有了社区巴士,我们老年人还能用老年卡坐车,比走路方便多了。”2021年3月4日早上6点半左右,古稀之年的周大爷与老伴在家门口的公交站乘坐上S117路公交车,去菜市场买新鲜蔬菜。

(郑州社区巴士公交车长主动搀扶老年人上车 )
与S117路公交车一样,郑州S101路公交车也途经多个居民小区。“老年人多,我们都会放慢车速,慢点关门,平稳启动,安全行驶。”郑州S101路公交车长钱金阳说,特殊的线路提供特别的服务。“附近的老年人喜欢坐车去买菜,每个人都大包小包提着菜,看到不方便的都会及时地帮一把。”
8米“小身板”灵活穿梭“背街小巷”
郑州的公交车种类繁多,长度也各不相同,有18米的铰接公交车,主要运用在B1、B2、B3等BRT公交线网,也有10米长、12米长的常规公交车,最短的当属社区巴士,8米长的“小身板”,可以在背街小巷灵活穿梭,满足居民通勤所需。

( 郑州公交社区接驳巴士停靠点 乘客正在上公交车 )
“相比走路,我更愿意坐社区巴士,特别是刮风下雨天,社区巴士让我实现了‘抬脚上公交、下车坐地铁’的出行愿望。” 家住郑州市佛岗新居的王女士说,离她家最近的地铁站是南三环站,由于家门口的贺江路相对较窄,常规公交无法通行,之前她总要步行到南三环连云路才能乘坐公交到达地铁口。而如今体长只有8米的社区巴士则使她从家门口就能坐公交沿贺江路直达地铁站,线路更短、用时更快。
社区巴士和常规线路有啥不同?
社区巴士,以社区拼音首字母“S”作为线路的命名标识, 便于此类线路的宣传和市民对线路命名方案的辨识和理解。线路番号以“S101”“S102”往后顺延,票价1元,IC卡通用。

(在郑州地铁1号线西三环站 乘客可实现地铁、社区巴士零换乘)
社区接驳巴士线路作为公交都市建设的一部分,线路规划注重与地铁、大型公交枢纽、商业中心的无缝接驳,主要布设在轨道交通、公交枢纽、商业中心两侧,连通居民小区、大型商业中心等,方便与地铁、大型公交枢纽的接驳,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或短距离换乘,有效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