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在太行山深处有一座古村落,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石头民居,通过一系列旅游开发,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高端民宿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深山旧宅”到“诗与远方”的跨越式发展,昔日的“石头村”如今唱响了富美歌,这个村落就是位于鹤壁市淇县西部太行山区的凉水泉村。
今年74岁的贫困户贾银娥早年失去右臂,长期依靠低保和残疾补助度日。现如今,她不仅有了工作,拿上了工资,而且家里靠天收成的土地和老旧石头房子每年还能给她带来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村民 贾银娥:
俺就在民宿这儿打工,在这儿扫地,轻松也不使得慌,一月挣一千多块钱,地也有地钱(租赁费),房也有房钱(租赁费),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贾银娥的生活变化要得益于村里的旅游开发。凉水泉村原来是一个省级贫困村,46户村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35户67人。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凉水泉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70多座建于清末民初的独特的石头民居,通过与河南中旅集团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淇县凉水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 韩中立:
我们公司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民宿的改造方面,对凉水泉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开发。
通过推进整村开发,没有大拆大建,昔日青石灰瓦的古民居,如今改造成了特色民宿;以前摇摇欲坠的牛棚、羊圈和猪舍,如今变为了咖啡馆、茶吧和西餐厅;过去街道脏乱、道路坑洼,如今乡
游客 申科阳:
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然后就是有这样一个特别漂亮的民宿。风景是挺好的,因为在山里头,所以环境、空气特别地好。而且这里的住宿又特别的有特点,交通也比较方便,游玩的地方也很多。
在特色民宿的带动下,凉水泉村通过整体租赁民宅、流转土地林地、劳动力就业、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进一步带动贫困群众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村民王建民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干重活,村里发展旅游后考虑到他的情况,安排他到景区看大门,有了稳定的收入。
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村民 王建民:
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工资是月月都到(存款)折了,所以在这儿一上班,我生活有保障了。
如今,凉水泉村集特色民宿、旅游集散、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已初具规模,旅游要素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群众的就业增收的门路也越来越多。
淇县灵山街道凉水泉村党支部书记 李二高:
凉水泉村下一步就业致富奔小康,走乡村振兴的道路,深入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谋取更多的就业致富机会,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各类扶贫政策叠加,2016年年底,凉水泉村实现脱贫摘帽,户均收入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达70万元,走出了一条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发展道路,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鲜活案例。
来源: 河南文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