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象号 > 正文

图中|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邓州花洲书院

来源:猛犸新闻2021-02-25 07:20:35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记者 沈翔 摄影报道

#小口尖底瓶 陪你看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出自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但是你知道这篇名作是范仲淹在哪写出来的吗?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赴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做知州。到任后,范仲淹发现邓州的学风不兴并为其忧心,于是范仲淹寻觅到当地一个叫百花洲的地方,发现百花洲环境清幽适合教学,就把百花洲改造成了书院,创办了“花洲书院”,并且在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的文运大振。庆历六年(1046年)9月,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托,就在他创办的花洲书院内写出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花洲书院从创办至今,近千年时间累圮累修,办学不断,孕育出了文状元贾黯、贤相李贤、帝师彭始抟及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大批名人才俊,是邓州的教育圣地。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自2002年始,邓州市相关部门对书院进行了修复,此次修复是花洲书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修复后的花洲书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11亩,整体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江南园林式风格,曲径通幽、小巧玲珑。

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院里的泮池、状元桥小巧精致。

一口古井三眼井至今还能使用。

南面的赏石园以欣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了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现今遗存的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建筑均为清代建造。

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

先圣殿是书院学生拜师之地,建筑面积为116.6平方米,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殿内的一尊重达15吨由金丝楠木雕刻成的孔子雕像是书院的镇馆之宝。

书院内的碑林每天都会吸引书法爱好者前来观摩。

幽雅别致的江南园林景致。

一位游客在碑刻前驻足观看。

2019年,花洲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象新闻· 东方今报编辑:姚冬梅           

文章关键词:邓州花洲书院 责编:姚冬梅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