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夏都大桥宛如一条巨龙纵贯洛河南北两岸
拉近了偃师与洛阳市区距离
同时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提供了
便捷的交通条件
作为偃师连接洛阳的交通大动脉
中州路不仅让交通更加内联外畅
也成了偃师的景观路、生态路
经过改造提升的西亳大道焕然一新
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一桥一路总关情。道路,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完善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按照“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整修老化路”的工作思路,聚焦交通改善,大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快捷的出行环境。
大建设 强筋壮骨筑根基
“以前每到早晚高峰,洛河桥和310国道上都很堵,自从堤顶路和夏都大道修好后,交通畅通、省时,真是特别爽!”家住山水人家小区的王先生说,他在老城区上班,周一至周五上班走堤顶路,一路畅通;周末回翟镇老家,可以直接从夏都大桥过去,出行特别方便,和以前相比至少节省了一半时间。
夏都大道全长4200余米,北起商都西路,南至古城路,除夏都大桥为39米宽外,其余宽为61米,双向6车道的建设标准,让行车更加顺畅,310国道的交通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市区路网建设,夏都大道三期工程、首阳片区规划路建设工程、聚贤路南延工程陆续完工通车,津阳路(永宁路-滨河路)建设工程、太和路(滨河路-汉魏路)建设工程、新新路(太学路-滨河路)建设工程、文化路南延建设工程等有序推进。
大改造 提档升级补短板
对于城市道路设施而言,建设固然重要,提升改造也不可或缺。
行驶在焕然一新的西亳大道上,驾车的感受更加舒适。西亳大道作为城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之一,承载着重要的城市交通功能,为解决西亳大道路面损坏、通行不便问题,我市于今年8月份启动了西亳大道的提升改造工程。为尽早开放交通,降低为市民带来的出行不便影响,施工单位和人员加班加点,仅用34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恢复通车,比预计工期提前了15天。
“西亳大道是我上下班、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以前路面坑洼不平,别说骑电动车了,就是开车也颠得不行。自从这条路进行提升改造后,不仅出行的感受好多了,环境也变好了。”在西亳大道旁某小区居住的张女士深有感触。
今年,我市在大力推进市区路网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和老旧道路路面维修工程,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截止目前,7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华夏西路、张衡路提升改造工程、西亳大道(太学路-华夏路)提升改造工程、洛神路(商都路-文化路)人行道及主路面维修工程均已建成完工。
大提升 打造魅力新形象
城市道路,不仅体现快,更要展现美。
行驶在夏都大道、中州路、古城路等道路上,可以深刻感受到快与美的结合,从地面到空中,让八方来宾第一时间领略到偃师这个华夏文明发源地的独特魅力。
春天五彩缤纷,夏天浓荫蔽日,秋天色彩斑斓,冬天绿色依然。近年,我市在原有绿化基础上,不断丰富花木品种,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栽植能呈现四季变化的植物,凸显彩化、美化效果,实现一路一景一特色。
位于夏都大道上的夏都大桥是我市第四座跨洛河大桥,首座市政景观桥,也是展示我市城市形象的窗口。该桥全长687.8米,于去年11月通车。
今年,我市继续对夏都大桥进行景观亮化提升,桥底、桥身和柱头上都安装了不同的照明灯和灯带。桥身两侧配黄光洗墙灯,亮灯后,大桥通体金黄,宛如一条巨龙纵贯南北两岸。尤其是柱头上的变色灯,七彩渐变结合色彩轮动,颜色由明到暗,由弱变强,交替幻化美不胜收。
值得关注的是,桥面上树立了13对共计26座柱子,这些柱子高度为5.8米,四个面上每个都写了不同字体的“夏”字。据了解,这些“夏”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以及草书等各种字体,从古代书法名家例如颜真卿,以及文物上例如西汉马王堆帛书、东汉礼器碑上不同年代的“夏”字集合而成。另外大桥每侧分布十三柱,又隐喻洛阳为十三朝古都,为整座大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做好夏都大桥亮化提升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实施聚贤路、津阳路、东明路、永宁路、滨河路(迎宾路—商都南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努力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打造城市靓丽新名片。
记者:牛朝霞 石光辉
编辑:刘姗姗
审阅:仝文慧
来源: 偃师区融媒体中心